简介:
6月2号,一个由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高校学生和媒体记者共同参与的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走进公众活动的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这项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长期从事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他告诉记者,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各国政府层面的政策推动,也需要各国普通公众提高气候变化意识。
6月2号,一个由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高校学生和媒体记者共同参与的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走进公众活动的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这项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长期从事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他告诉记者,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各国政府层面的政策推动,也需要各国普通公众提高气候变化意识。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 郑保卫:气候变化的最终解决要靠公众的觉悟,要靠社会的支持,所以我们如果仅仅盯住这个国际舞台、跟踪谈判不行,所以我们要调整一下,我们决定从今年开始做一个转向,一方面跟踪国际会议、提升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把重心往国内转,往民间转,就是对公众进行气候变化理念和知识的传播。
郑保卫告诉记者,气候变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影响了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气候变化传播是将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大众理解的知识,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改变,以寻求气候变化问题解决为目标的传播活动。相比在气候议题上占据主动权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气候传播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受环境影响,中国民众对气候的关注度要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中国民众当中进行气候变化传播的效果应当会更好。
【同期声】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 郑保卫: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要好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耶鲁大学做的调研,美国公众对这个不太关心,因为他环境很好,而且他一天到晚让人家低碳,实际上他的碳排放量非常高,他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所以咱们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农村地区,他受这个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影响非常大,所以这个关注度分析起来要好于西方,但是到底怎么样,还是要调研以后才能有结果。
【正文】据了解,该项活动启动后,中国气候传播中心将同其他几家单位一起,进入社区、校园、农村、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气候变化传播,促进公众更好的投身到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当中。
记者 赵安源 金美辰 北京报道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