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云南迪庆藏区藏有许多民间手工艺人,简单的东西,经他们的双手一雕,一凿,一捶打,便能成就精美的手工艺品。在迪庆德钦县奔子栏镇,就有一批这样的手工艺人。一块平凡的木头,一经他们的指尖,就会变成精美的藏式传统木制品。
近日,记者走进奔子栏镇最负声望的几大木碗世家之一,益西家族。了解了藏区残疾手工艺人的技艺与梦想。
云南迪庆藏区藏有许多民间手工艺人,简单的东西,经他们的双手一雕,一凿,一捶打,便能成就精美的手工艺品。在迪庆德钦县奔子栏镇,就有一批这样的手工艺人。一块平凡的木头,一经他们的指尖,就会变成精美的藏式传统木制品。
近日,记者走进奔子栏镇最负声望的几大木碗世家之一,益西家族。了解了藏区残疾手工艺人的技艺与梦想。
走进益西的家,屋子里摆满了精美的糌粑盒、木碗、酥油茶桶等藏式传统木器。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都出自残疾人益西及其工人之手,并以其艺术收藏价值远销西藏、四川、青海等藏区。
【同期】(手工艺人 益西):现在很多的民间艺人都老的老,已经有些是做不动了,现在我们在做这个产品主要是还是传承和保护这块。
【解说】 相传,二十世纪初,奔子栏噶丹东竹林寺的六世扎通活佛前往西藏,得到一个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康熙粉彩瓷糌粑盒。其回到家乡后,让当地手工艺人格绒益西用木材对糌粑盒进行复制,制作了一批木糌粑盒,配以植物土漆和彩绘。这些木制糌粑盒的出现,使本来就在整个藏区以制作木器和绘画出名的奔子栏赢得了“糌粑盒故乡”的美誉。现在的益西,是格绒益西的第四代嫡孙,也是其祖上木碗手艺的第四代传人。益西是残疾人,腿脚不太灵活,但却做得一手好活儿。 2004年12月,益西成立了香格里拉藏家传统手工艺厂益西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推出了“益西藏木”这一民族手工艺品牌及其系列木器工艺品,目前的“益西藏木”系列产品已经达到50多种,除藏式糌粑盒、藏武士马背藏桌、藏木碗外,还有藏式家具、酒具、茶具、手镯、花瓶、转经桶和围棋盒等旅游产品。这些显示了藏民族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受到内地和国际人士的青睐。 益西的工厂不断发展壮大,但其招收的学徒,一半以上都是轻度残疾人。说起初衷,益西腼腆地笑了笑。
【同期】(手工艺人 益西):我觉得我们这个手工艺它适合于残疾人,也就是说能解决一些藏区残疾人就业,只需要工艺学到位,把这个市场打开掉,一直到老,不能动了,眼睛不行了,他都是在家里面可以去做,可以去享受这个待遇,所以它适合残疾人,这个工艺能够带动一些残疾人,特别家庭比较穷的这块。
【解说】除了招收残疾人员工,益西在当地知名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制作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糌粑盒。这一高162厘米,重达300公斤,可盛200斤糌粑的盒子需要6个人才能揭开盒盖。益西介绍,他遍访德钦寻找制作糌粑盒的原材料,最后终于在万山丛中选中了一个直径达170厘米的云杉大木桩,切割运送到自己的厂里,经过一年多的阴干打凿、抛光、打磨、上漆、润色,终于制成。益西说,他正在打听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程序,希望有一天“世界最大糌粑盒”能让众人所知晓。
【同期】(手工艺人 益西):奔子栏是木碗的故乡,都是木碗做得最好,糌粑盒做得最好,但是体现不出来一个最大的,最好的,以前可以说整个藏区,四川西藏这片了嘛,它宣传不到位,主要是现在我们做那个申请吉尼斯,它全世界都知道,以后有更多的人来观光我们奔子栏,不仅要观光我们奔子栏的手工艺,它可能带动奔子栏周边的一些(家庭)就业了嘛。
【解说】益西的孩子们学习成绩都不错,大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准备回乡在信用社工作。他说,就算孩子们有了其他工作,也不能丢了手艺。为了将手上的藏民族手工艺传承下去,现在他正扩建厂址、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并免费招收学徒。说起手艺的传承和梦想,益西说,他想要探索集观光旅游、手工艺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藏式农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要把藏族的民间手工艺发扬光大。
记者 和晓莹 于金贵 云南德钦报道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