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解说】在贵州省荔波县的大山深处,生活着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古老而神秘的他们至今仍保持着原始古朴的民族习俗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瑶族猴鼓舞”就是白裤瑶特有的民族民间舞蹈。2008年,以荔波为传承地命名“瑶族猴鼓舞”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当地的瑶族人来说“瑶族猴鼓舞”有着祭祀祖先传承历史的神圣意义。
【解说】“瑶族猴鼓舞”瑶语称“玖格朗”,是白裤瑶祭祀祖先迁徙的舞蹈,仅流传于荔波县境内瑶山瑶族乡的白裤瑶地区。
【解说】在贵州省荔波县的大山深处,生活着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古老而神秘的他们至今仍保持着原始古朴的民族习俗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瑶族猴鼓舞”就是白裤瑶特有的民族民间舞蹈。2008年,以荔波为传承地命名“瑶族猴鼓舞”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当地的瑶族人来说“瑶族猴鼓舞”有着祭祀祖先传承历史的神圣意义。
【解说】“瑶族猴鼓舞”瑶语称“玖格朗”,是白裤瑶祭祀祖先迁徙的舞蹈,仅流传于荔波县境内瑶山瑶族乡的白裤瑶地区。
【同期声】(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猴鼓舞传承人 谢金华)(瑶语大意)
听老人讲,我们的祖先从广西迁徙经过荔波捞村时,遇上危难,是一群山中的猴子解危救难并一路保护。后来为了纪念祖先的迁徙之苦和神猴护送之功,模仿着祖先跋山涉水的情景及猴子们攀爬跳跃的神态编创而成猴鼓舞。
【解说】跳“猴鼓舞”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般在砍牛致哀后进行,意在调节丧场悲哀气氛,敲铜鼓和跳猴鼓舞以示送魂。巫师为主要舞者,也是全舞的指挥者,舞者均为男子。
【解说】“瑶族猴鼓舞”由“单人舞”、“双人舞”、“群体舞”三种类型组成。“单人舞”为鼓师一人站在木鼓边摆动双手,擂响木鼓,此时全部铜鼓铿锵齐鸣,鼓师自奏自舞;“双人舞” 则由一名男子跟在鼓师身后与鼓师一起一跳一蹲,模仿老猴取食攀摘姿态,形似猴,舞也似猴,周围亲友们配合鼓手的表演而发出一阵阵“唔!唔!”的呼喊声,气氛十分浓烈;跳“集体舞”时,七名男子背斗笠,在鼓师指挥下,踩着鼓点节奏,围鼓一圈而跳,场面更为壮观。
【同期声】(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瑶族民间表演队 谢青)
我们这个瑶族猴鼓舞是一种无旋律伴奏,由木鼓和铜鼓敲击节奏统一舞步,全舞气氛浓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舞蹈动作张扬,节奏激越,具有娱猴、娱人性质,满足民间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审美需求,也具有原始舞蹈特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解说】城乡人民生活的日趋变化,各种外来文化渗透,加之瑶族青年男女外出务工,瑶族“猴鼓舞”的民间传承人已寥寥无几。由于“猴鼓舞”至今仍保持着家族口传心授的形式,属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现在面临着同化、异化、失传、消亡的威胁,面临消失的困境。
【同期声】(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副乡长 谢国军)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如果遇到丧事找不到人来跳舞;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这个舞蹈自身宣传不足,许多外面的人对这个舞蹈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三是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现在主动学习猴鼓舞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解说】2006年以来,为了使《瑶族猴鼓舞》得以传承发展,荔波县收集整理了舞蹈、文字、声像、图片等资料;培养民间技艺传承人;整理编印《猴鼓舞》艺术教材;建立《猴鼓舞》民族艺术演艺馆,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民族文化艺术。
【同期声】(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副乡长 谢国军)
我们成立了瑶族学会来挖掘和整理瑶族的民间文化,现在已经开始对在家的瑶族青年进行培训了,目前涉及瑶族猴鼓舞的硬件全部由政府投入。
(王晶 程兴露贵州荔波报道)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