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隆冬的清晨,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甘肃麦积山石窟穿凿于数十米高的崖壁之上,隐匿在淡淡的冷雾之中。一名男子手拿画板,沿着崎岖的栈道轻快地向山上攀登。
今年40岁的杨晓东是一名专门从事古代壁画临摹与研究工作的麦积山画师。从1995年开始,杨晓东就开始临摹麦积山石窟的壁画,十七年的时间,他已经将石窟中200平米濒临消失的壁画临摹下来。
【解说】隆冬的清晨,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甘肃麦积山石窟穿凿于数十米高的崖壁之上,隐匿在淡淡的冷雾之中。一名男子手拿画板,沿着崎岖的栈道轻快地向山上攀登。
今年40岁的杨晓东是一名专门从事古代壁画临摹与研究工作的麦积山画师。从1995年开始,杨晓东就开始临摹麦积山石窟的壁画,十七年的时间,他已经将石窟中200平米濒临消失的壁画临摹下来。
杨晓东告诉记者,麦积山石窟的大型经变画代表了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高水平,主要集中在127号窟,有100多平米壁画。相较于敦煌壁画色彩清晰、线条明朗而言,麦积山石窟壁画线条模糊、色彩斑驳。为了保护这些濒临消失的壁画,17年前的杨晓东就如同“苦行僧”般开始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壁”苦旅。
【同期】(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馆员 杨晓东)面对这么好的东西,现在它由于年久失修,127窟的湿度也非常大,里面还有一些小动物,像松鼠、老鼠这些的破坏。出于对这些文物进一步的保护,就提出了抢救性的临摹。
【解说】因潮湿导致的水渍冲刷,大片壁画脱落,画面难于辨认,加上洞窟幽暗、环境狭窄,临摹起来十分困难。至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初衷,杨晓东告诉记者。
【同期】(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馆员 杨晓东)哪怕为自己的艺术道路,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你有这样一段经历。你潜心的在里面,通过临摹、通过研究,可以充实你的艺术思想,丰富你的阅历,提高你的绘画技能。从这些小的方面说,也对自己有好处。从大的方面说,为咱们子孙后代还能,若干年之后还能看到咱们祖先留下来的这样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解说】杨晓东每天来到洞窟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画画,而是面对着壁画静坐。他时常至少要盯着壁画人物的五官、发髻、衣着和动态等看上一个小时,有时还要翻阅大量佛学相关经典来判断模糊缺损处原作的状态,才能动笔。对于自己“面壁”17年的临摹生活,杨晓东说,其中有苦也有乐。
【同期】(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馆员 杨晓东)临摹工作实在是非常枯燥的一份工作,一般我正常是住在山里面,也就是我们麦积山单位上,也不下山,有时候十天半个月回一趟市里。非常枯燥的过程也是非常愉悦的过程,辨认的过程你看不清楚,你就有使劲想把它弄清楚的欲望。一旦突然恍然大悟,把一个造型突然弄清楚了。这时候画起来得心应手,画起来也很顺畅,这个过程又是非常愉悦的过程。
【解说】17年来,杨晓东按照1∶1比例相继完成了《西方净土变》、《子本生》、《涅槃经变》和《维摩经变》等200平方米的经典画作。其中,最大一幅20平米的画作历时3年才完成。他说,之前也曾有过五六位画家与他同在此进行壁画临摹,但都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离开,最终坚守下来的也只有他一人。
杨晓东还告诉记者,半个月前,受英国利物浦博物馆邀请,这些临摹画作中代表麦积山石窟壁画最高成就的40余幅画作还首次赴海外展出,吸引了当地近两万名观众前来参观。
杨晓东说,现在能天天守着麦积山壁画是一种幸福,他已经把这里当做家了,能坚持下来,就是一个‘迷’字。
记者 信江 甘肃天水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