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赋予长江中游湖北嘉鱼县的美名,也是中国最早有关鱼类的记录。
【解说】与之同样古老的乡土乐器、首批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嘉鱼“呜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
】“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赋予长江中游湖北嘉鱼县的美名,也是中国最早有关鱼类的记录。
【解说】与之同样古老的乡土乐器、首批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嘉鱼“呜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
【同期】现场
【解说】近日,记者走进“呜嘟”之乡嘉鱼。嘉鱼县文化馆的呜嘟演奏员毕寅生告诉记者,“呜嘟”产生于长江中游冲积平原嘉鱼牌洲湾一带,这里泥土湿润,粘性极强,而且芦苇与青草茂盛,是放牧的好地方。在三国时期的东吴,放牛娃在此捏泥为哨,用来唤牛,成为“呜嘟”的第一个制作者。现代呜嘟泥土烧成,鱼形中空,腹背共10个孔,口指并用可吹出圆润悠长的声音。
【同期】嘉鱼县文化馆的呜嘟演奏员 毕寅生:呜嘟它是来源于泥哨子,泥哨子是来源于劳动,因为是牧童们放牧放牛,为了唤牛,就随手抓一坨泥巴,做成哨子吹,就是劳动创造音乐,劳动就很早了,所以说它是最初的声音,所以说劳动创造音乐,应该是最早的音乐,所以白岩松,是白岩松采访我的时候,他说了这句话,他说来自人类最初的声音。
【解说】毕寅生说,招收学员是目前维持“呜嘟”研究的主要经费来源。除了经费的捉襟见肘,还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的尴尬。毕寅生招收的10多名学生中,仅有数人跟他学习“呜嘟”。
【同期】嘉鱼县文化馆的呜嘟演奏员 毕寅生:很多年轻人他不理解,年轻人也不想介入,觉得太老土了,或者是怎么,这是一个意思,再一个呢,这种民间流传的,严格的民俗的这些文化,我说个很俗气的话,它不一定能换得了钱,没有钱心也累,很多人不理解,可是我坚持下来,就是怎么说,一种要保护我们这个,文化品种的一个心态。
【解说】1986年,毕寅生研制出有8音孔、音域达11度、可吹奏10个音的“呜嘟”,并创作出第一首“呜嘟”乐曲《野洲情趣》。“呜嘟”从此以新的面貌进入世人眼中。其后,毕寅生带着“呜嘟”登上大雅之堂,并多次赴台湾、韩国、泰国和美国访问演出。
邹浩 刘党生湖北嘉鱼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