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记者边界 北大法学专家称应保护高质量言论
【解说】11月8号,由北大电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九届记者节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同探讨在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自由,价值导向与媒介责任。知名主持人白岩松,针对记者职业的底线,为论坛做开题演讲。北京大学法学专家针对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一些限制,称媒体的高质量言论应该受到保护。
叩问记者边界 北大法学专家称应保护高质量言论
【解说】11月8号,由北大电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九届记者节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同探讨在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自由,价值导向与媒介责任。知名主持人白岩松,针对记者职业的底线,为论坛做开题演讲。北京大学法学专家针对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一些限制,称媒体的高质量言论应该受到保护。
白岩松在演讲中称,2013年,围绕媒体界的事情太多。法律的约束,社会的一些质疑,无形中缩小了记者的边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媒体人应该反思,而目前的传媒圈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同期】:知名主持人 白岩松
第一个法律意识的淡薄。冲破它总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觉得自己是无冕之王,括号,这是我一个从来不用的词,我始终觉得新闻人是社会的大船上的瞭望员。第二不尊重新闻规律也同样会缩小这种边界。拿自己不喜欢的事说给别人听,拿自己不爱听的话讲给别人听,拿自己厌倦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样的事情即便在今天也时常发生着。第三过于夸大自己的作用和能力。新闻人是社会运行当中很重要的一股推动力量,但不必把自己当成太过重要的力量,
【解说】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锡锌教授指出,媒体是靠报道和评论为公共生活提供信息和观点,媒体这种职业的边界,除了利益竞争所导致的动态的边界,还有一个就是媒体专业者本身的职业伦理边界,而法律设定禁止性的底线,是职业要求最低的底线。
【同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锡锌
从法律上来讲,对于事实所设定的法律边界,从目前来看,我们有禁止性的边界,比如说禁止故意的捏造、扭曲,或者做出虚假的报道,并且依照这样一些捏造的、扭曲的、虚假的报道来引领公众的情绪和意见,这种情形其实构成一种底线,这种底线就是刚才岩松在演讲的时候也讲到了,法律只是陈述某一种道德,以及某一个职业最低的底线要求。
【解说】王锡锌强调,法律对于新闻自由的强制性,会对媒体长远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有序理性的公共生活,需要自由的报道、信息的传播,和良性的竞争。所以对于媒体专业者来说,法律上不该有过多的限制,而应该保护他们高质量的言论。
【同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锡锌
所有的表达其实指向几种,一种是指向公共生活中某一个重要的点,在理论上我们把言论分为高质量的言论和低质量的言论,所谓高质量的言论主要就是涉及到公共的某些核心问题,比如说针对政府的某个政策,针对一些公共利益,这种高质量的言论其实是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它的边界应该是更宽一点。因为公共利益和某些公共政策这种利益是主导的。但是非报道性因素,或者说涉及到一些个人的细节、隐私、人格,以及他的这种个人偏好和公共偏好发生争议的时候,这时候实际上是需要平衡的。
记者让宝奎 北京报道
关键词:记者节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