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初中毕业的小王,2013年3月份来到杭州,在餐饮店做帮厨学炒菜,他的梦想是以后开一家自己的饭店。父母和哥哥在杭多年,父母在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地方开了一个早餐铺,哥哥在美容美发店做学徒,小王的发型就是给哥哥做发型模特时剪的。
【同期】杭州务工人员 小王
【解说】初中毕业的小王,2013年3月份来到杭州,在餐饮店做帮厨学炒菜,他的梦想是以后开一家自己的饭店。父母和哥哥在杭多年,父母在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地方开了一个早餐铺,哥哥在美容美发店做学徒,小王的发型就是给哥哥做发型模特时剪的。
【同期】杭州务工人员 小王
(为什么放弃学业来杭州工作)不会读书就出来了嘛 (你来杭州的第一份工作就在这里是吗)第一份工作不在这里 (在哪里)也是餐饮(夜市餐饮的话为什么辞职到这里)那一家工资低 (你能介绍一下工资情况吗)工资1900(那在这一家多少)2200
【解说】像小王这样跟随父母到城市务工的年轻人很多,对于这个城市说不上喜爱,甚至没有太多的印象,但是对于未来的城市生活,他们却充满希望。初中毕业的潘忠灿,是广东台山农村家庭的独生子,现在在广州某餐馆厨房工作。他渴望扎根广州,创一番事业。
【同期】广州务工人员 潘忠灿
(是否觉得这个城市有给机会你)有的 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解说】像小王和小潘这样的年轻打工仔20岁上下,大多只受过中学教育,缺乏谋生技能,在大城市中从事低收入的工作。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前不久的一篇报道将其称为中国的“杀马特”现象,这些“杀马特”青年是迷失在中国城市化大潮中的年轻移民,这种亚文化群体的人数不详,但是在稳步增长。
【解说】杀马特一词源于英文smart,可以译为时尚的、聪明的,后来代表日韩视觉系摇滚乐队的造型浮夸装扮,不少明星也曾尝试过。之后受到一些年轻的城市移民的追捧。他们模仿心目中城市人的 “潮人”形象,也许是他们立足于这个城市的初步探试。而对于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状态,不少专家认为这体现了普遍性焦虑和城镇“移民”亚文化。
【同期】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 副研究员 李超海
那么杀马特现象就是他们崇尚名牌,但是他们买不起名牌,就是他们向往消费,但是他们没办法出入高端消费场所,他们渴望 融入这个社会的主流,但他们没有实力去支撑。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转而发展成自己独有的一些消费方式和时尚符号。
【解说】《外交政策》网站的文章还提到,“杀马特”不同寻常的时尚选择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原因:集体疏离感,这是中国移民大潮和阶层区分扩大的副产品。人们并不认为“杀马特”的时尚感前卫或者时髦,而是认为其廉价俗气,从服饰上代表了这个团体在中国城市边缘的尴尬生活。
【解说】文化缺失是很多人批评杀马特现象的一个理由,就日本的“视觉系”和美国的嘻哈文化来说,二者都不是廉价文化的代表。反观杀马特,除了模仿,还是模仿,所以很难得到外界认同。
【同期】广州市民
可能他们生活环境、成长的那些物质需要,可能不如大城市的,但是他们就想在这里受到别人的关注,受到别人的尊重,接纳他们这样子咯。
【同期】广州市民
无所谓啊,他们又没影响我们,没做违法的事情、没有危害社会,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一个(方式),无所谓的,又没有阻碍其他人。
【解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王平从2008年开始关注青少年群体并作相关研究。他认为,“杀马特”群体不可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可以靠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等作为社会阶层跃迁的一个渠道,他们的未来也许因为父母、家庭等被固定。他认为,这个年轻的群体需要社会持续关注,并提供长久帮助,而不是造成一种人为的区隔 ,去歧视他们,把他们作为一个社会嘲讽一个对象。
【同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助理研究员 王平
他的一种利益诉求的表达 或者是对他的一些文化的自主性的表达 很大程度上是压抑的 或者说不给他任何发声权利的 在这一点上 我可以理解这些孩子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造型 这样的服饰发型 原因是他有一个社会性的压力 文化性的压力去压制他这种 社会没有对他们的呼声一种回应的结果
【解说】李海超认为,为了让这个群体更好地融入大城市,社会的作用也需要强化。
【同期】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 副研究员 李超海
国家的制度要不断的改善,要为他们下一代留出机会。也就是说在农民工体制上,要终结。要建立更加合理、更加体现社会正义的经济发展制度和社会分配制度,帮助他们以及他们后代融入城市社会。
(记者张昂 李孟飞 综合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