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41岁的邓迎香是贵州省罗甸县董架乡麻怀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在村里她有很多称呼:女愚公,大嗓门。因为她的坚持,让封闭的小山村有了和外界沟通的桥梁。
【解说】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邓迎香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10位个人和机构一起登上“中国消除贫困奖”的领奖台,从国务院副总理的手中接过奖牌。她带着村民用了13年的时间在自家村口,用锄头挖出的一条要花费上亿资金才能打通的隧道。
【解说】41岁的邓迎香是贵州省罗甸县董架乡麻怀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在村里她有很多称呼:女愚公,大嗓门。因为她的坚持,让封闭的小山村有了和外界沟通的桥梁。
【解说】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邓迎香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10位个人和机构一起登上“中国消除贫困奖”的领奖台,从国务院副总理的手中接过奖牌。她带着村民用了13年的时间在自家村口,用锄头挖出的一条要花费上亿资金才能打通的隧道。
【同期】邓迎香
赶集的时候 出行都要走这边过去 爬坡上去 之后把隧洞打穿 十五分钟就能走到(目的地)了
【解说】麻怀村以前是贫困村,而现在5米多宽的水泥硬化路,一栋栋刷得洁白的两层楼房,面包车、摩托车多了起来,麻怀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解说】麻怀村地处麻山腹地,下辖五个村民组600余人。由于被连绵起伏的群山阻隔,村民们进出都需要翻山越岭近两小时才能到乡镇集市;打电话则需要步行40多分钟爬到背后的山坡上才有信号;孩子们通常是天还没亮就出门,翻越山坡1个半小时到4公里以外的村级小学去上学;村民修房的物资全靠肩挑背驮。
【解说】面对这一切,邓迎香觉得麻怀村必须改变。1999年的农村电网建设,麻怀村终于要通电了。但崎岖险峻的山路让麻怀村的通电之路异常艰辛。也就是在个农村电网安装的过程中,从交通部门退休的老同志帅永昌,发现了山坡的山腰处有个40多米的狭小溶洞,溶洞北端刚好连着麻怀村,他突发奇想:想打通溶洞,挖一条通往麻怀村的隧洞。
【解说】帅永昌的设想变成了邓迎香和村民们的行动。村民们扛着锄头、拿着钢钎、提着簸箕,开始挖洞。溶洞狭窄,邓迎香和村民们只能跪着甚至趴着,一点一点地凿开岩石。村民们紧挨着盘坐在地,从内向外用双手把凿下的岩石、泥块递到洞外。看着运出去的泥石越来越多,邓迎香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解说】隧道从最开始动工,从仅能一个人趴着通过到马车可以通行,从小轿车可以通行到现在小型货车通过总共经历了4次停工与修建。
【同期】邓迎香
当时我还在想 我怎么和村民一起奋斗 要一起打拼 然后 我们做下来的时候 我们算我们打通这个隧道 用了一万两千三百八十个工(时)现在把路打通 家家都住进了平房
【解说】现在这条长216米、宽3.5米至5米、高3.9米至6米的隧道,把2个多小时的山路变成了15分钟的平坦道路。让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瞬间融入了大社会——孩子穿过隧道进城学习,村民走过隧道外出打工,城里人通过隧道走进了山村。
(李孟飞 王晶 贵州罗甸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