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代课教师坚守大山深处20余年 目前仅剩两名学生
【解说】位于甘肃省静宁县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只有两名教师与两名学生“组成”的微型小学。在这所乡村小学里,原有的百余名学生逐年锐减,闲置的校舍目前只剩两名学生。给孩子们教课的是坚守于此二十余年的两名代课教师。
两名代课教师坚守大山深处20余年 目前仅剩两名学生
【解说】位于甘肃省静宁县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只有两名教师与两名学生“组成”的微型小学。在这所乡村小学里,原有的百余名学生逐年锐减,闲置的校舍目前只剩两名学生。给孩子们教课的是坚守于此二十余年的两名代课教师。
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访了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定西市通渭县等地发现,在甘肃境内的大山深处,近年来受学生生源影响而变得空荡荡的乡村小学不在少数,有的小学由于连续几年无稳定生源甚至被迫“关门”。
走进静宁县界石铺镇上河小学,记者看到,校园内闲置的各项教学设施都比较齐全,然而六间教室中的五间都是大门紧闭。代课教师王芳萍正在给学校内仅剩的两名学生上课。对于这所曾经“人声鼎沸”的学校因学生人数锐减而走向“荒凉”,校长王海彦感慨万千。
【同期】(甘肃静宁县界石铺镇上河小学 校长 王海彦)最多的(时候)这个学校,人数最多就是110几个人,我在这个学校已经二十几年了。大概在五六年前,这个学校大概就是四、五十个娃娃,开始还有十几个二十个,去年还有五六个学生,今年三年级一走还剩两个。你看这么大的学校,房屋修得这样好,这些树木都是我们自己栽的,这树都是十几年了,你看长得这么好,我们学校一进来就有荒凉的感觉,就是这样的感觉,人觉得可惜。
【解说】记者环顾整个学校,空无一人的操场上长满了杂草,篮球架、单杠等活动设施也已是锈迹斑斑。
王海彦告诉记者,村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都去乡镇、县城、乃至省城上学了,剩下在此就读的都是家境实在困难的孩子。已经当了二十多年代课教师的他告诉记者,因为学生人数不够,这里现在只是当地的一个教学点,只允许接收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他都会坚持下去。
【同期】(甘肃静宁县界石铺镇上河小学 校长 王海彦)各样课程还是开全的,就是简单,比原来比较简单了,和原来正规的上课相比(只有)三十分钟。话又说回来,再就是体育课,娃娃该跳绳,看着跳一阵,教着踢个毽子、打个乒乓球啊。只要有一个学生我就坚持到底,只要有娃娃来我就坚持在这个岗位上,继续。这已经马上三十年了嘛,再做什么也没办法做了。
【解说】事实上,这种因“招不到”学生而被迫“闭门”的乡村小学也并非甘肃独有,在中国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中国农村小学减少逾30万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
在甘肃定西市通渭县山区一所拥有50多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校长陈绍儒今年以来忧心忡忡。短短两年时间,这里从最初百余名学生,以每年二十多人的速度在逐渐锐减。
【同期】(甘肃通渭县什川乡王家湾村小学 校长 陈绍儒)我肯定担心,好多家长都在反映这个问题,以后是不是把学校要撤了?有些家长说。我说这个要等人家上面的政策,学生人数如果的确太少,那说不定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话,人家会来进行一些合并这些。
【解说】对于乡村小学生源流失日益严重的现状,六年来辗转过三所乡村小学的陈绍儒都一一目睹。他告诉记者,周边村落已经有4所小学因生源问题而相继“关门”。目前他任职的这一乡村小学已经濒临“降级”为教学点。至于生源逐年减少的原因,陈绍儒有自己的看法。
【同期】(甘肃通渭县什川乡王家湾村小学 校长 陈绍儒)第一个就是国家所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每年所出生的小孩相比以前来说已经少多了,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好多一部分家长现在他们开始选择比较优质的资源、学校来上学,他们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转入好的一些学校。
【解说】陈绍儒认为,虽然现状尴尬,但基于农村实际,保留乡村小学十分必要。很多年纪较小的学生去城镇小学上学,不仅路途遥远,同时住宿、家长接送、伙食等都是问题。他希望自己所在的学校能一直保留下去,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也可以一直教下去。
记者 信江 甘肃静宁报道
关键词:代课教师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