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20厘米,重2.3千克,一只手就能很轻松地拿起来,这就是南京理工大学小卫星研究室师生们自主研制出的袖珍卫星“南理工一号”,别看它很小,不过它“跑”得可不慢,在太空90分钟就能绕地球飞行一周。
解说:2014年4月29日,记者在南京理工大学见到了这个袖珍卫星,南京理工大学张翔副教授告诉记者,这颗微小卫星预计将于2016年4月发射,届时它将与来自全球的49个“小伙伴”,共同探测人类尚未涉足的地球低热大气层。
导语:高20厘米,重2.3千克,一只手就能很轻松地拿起来,这就是南京理工大学小卫星研究室师生们自主研制出的袖珍卫星“南理工一号”,别看它很小,不过它“跑”得可不慢,在太空90分钟就能绕地球飞行一周。
解说:2014年4月29日,记者在南京理工大学见到了这个袖珍卫星,南京理工大学张翔副教授告诉记者,这颗微小卫星预计将于2016年4月发射,届时它将与来自全球的49个“小伙伴”,共同探测人类尚未涉足的地球低热大气层。
同期:(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副教授 张翔)这个计划呢就是咱们响应欧盟第七框架的QB50的任务,它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找三十几所高校,征集五十颗立方星,那么南京理工大学,在这个任务当中,是研制一颗双单元的立方星,参与到这个QB50的任务当中。
解说:张翔副教授告诉记者,南理工于2012年6月加入“QB50”项目,研制的小卫星命名为“南理工一号”,这颗小卫星除结构按项目要求设计外,其他分系统均是自主研制的。南理工卫星地面站已于2013年12月建成,已成功接收“希望一号”等卫星信标,目前正对“南理工一号”进行严密的调试。
同期:(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副教授 张翔)现在立方星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唯一的卫星的国际标准,这个卫星,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低成本和研制周期短。
解说:据了解,“南理工一号”卫星的所有配件都是在南京的一家电子元器件商店买的,并且全部都是由8位研究生动手组装。张翔表示,因为立方星的研制周期短,所以研究生在学习周期内就能完整的参与卫星系统工程,对学生们日后的学习和生产都有极大的帮助。
同期:(南京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 刘洋)能在研究生阶段 能有这么一个机会 能够真正见识到 从卫星长什么样开始 到卫星里面有什么,到卫星里面的东西该怎么做,一步一步慢慢直到最后 能够看着自己做的卫星能够发上去,我觉得这个整个一个过程来说,是一个 可以用非常美妙的一个过程来形容,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辛苦,很多工作要去做,也很辛苦,但是我觉得这一切非常值得。
解说:据悉,南京理工大学此次一共要研制三个小卫星,除了“南理工一号”用于完成欧盟“QB50”任务以外,2015年底还有两颗“袖珍卫星”将连同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两颗小卫星一起发射,实现天地一体化通信以及船舶和民航飞机自动识别。也将成为国内首个上天的“立方星”。
王苏毅 许兴昆南京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