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回顾:中信证券,从二流到龙头的蜕变

2010年12月20日 15:22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无论是1995年成立之初还是2003年上市之时,几乎没有人料到中信证券(600030)日后能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并一举成为国内市值最大、承销额最高、交易量份额第一的超级券商。

  中信证券的传奇要从15年前讲起,1995年10月25日中信证券在北京成立,成立之初在证券市场上并非位于第一方阵,在经营上单一地专注于投行业务,甚少涉足当时颇为赚钱的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

  第一次转机发生在2001年,当时德隆、中经开等大机构暴露出大量问题,市场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并进入了长达5年的熊市,委托理财、违规国债回购、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问题也使得众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券商轰然倒塌,但中信证券却在此时实现了逆市起航。

  2003年1月6日,中信证券在上交所挂牌,每股发行价为4.5元,募集资金17.6亿元,而中信证券也成为了A股第一家IPO上市的券商,但即使如此,中信证券也只能算是一个二流券商。一位研究学者称,当时中信能上市只是因为几乎只做投行业务“账比较干净”,在业界的地位并不高。更重要的是,当时整个市场“熊途漫漫”,券商行业根本不被看好。

  就在这时,中信证券的掌门人、公司董事长王东明突然掉转船头,为中信提出了“大项目、大网络和大平台”的发展战略,于是开始了当时令业界咋舌的收购行动。2004年底,中信证券控股万通证券成立中信万通;2005年8月,中信证券联手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成立了中信建投证券公司;2006年,中信证券通过收购成立了全资公司中信金通,随后又借机盘下了整个华夏基金。

  即便如此,2006年3月,上市3年的中信证券股价还在6元左右徘徊,无论是承销还是交易市场份额,中信证券依然处于第二梯队。2006年5月9日,中信证券拟进行5亿股非公开增发,为此四处游说筹钱,王东明甚至飞到境外谈判,最终中国人寿以9.29元/股包揽全部增发。

  真正的转机就在眼前。从2006年中开始,中国股市史无前例的大牛市悄然到来,王东明的扩张战略使中信证券的业绩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公司市值从2003年底的118亿元一路成长至1308亿元,而中信证券也成为这场牛市中的一只超级牛股,股价从2006年3月最低时的5.98元一路上涨到2007年11月的最高点117.89元,不到两年股价翻了近20倍,中信证券也逐渐成长为业内绝对的龙头老大。

  就在中信证券还没来得及细细享受龙头老大的喜悦之时,2007年底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信证券的股价也经历了腰斩再腰斩的惨况,整个券商行业的前景突然变得暗淡。2008年,中信泰富爆发澳元外汇事件,损失高达147亿港元,整个中信集团元气大伤,当然也包括中信证券。

  更令中信证券芒刺在背的是,2008年4月,证监会对证券行业提出了“一参一控”的政策要求,这就预示着中信证券不得不壮士断臂,出售旗下3家证券公司以及华夏基金的大部分股权。尽管目前依然保持着行业老大的地位,但中信证券的势头似乎开始减弱,而这艘行业巨轮未来将驶向何方,我们将拭目以待。记者 张陵洋

  记忆2003

  - 4月4日,沪深证交所发布通知,警示退市风险将启用*ST标记。

  - 4月,上证指数创出当年最高1649点,之后“非典”疫情日趋严重,股市大跌。

  - 5月,H股开始了直到2007年10月的大牛市。

  - 5月27日,首批QFII诞生,瑞银、野村获批。

  - 7月,QFII第一单出炉,瑞银抢得头筹。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