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作为政府给予企业奖励或补偿的政府补贴,却越来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的一个途径,尤其成为ST族上市公司摘帽和保壳的“法宝”。接近年末,不少上市公司公告获得政府“红包”,其中就不乏ST和*ST公司的身影。政府补贴不仅可能让陷入经营困境的公司变身市场“香饽饽”,也可能改变即将退市公司的命运,而退市机制也因此遭受挑战。
13亿元“红包”名目繁多
根据中国证券报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共为ST族上市公司提供了超过13亿元的各类补贴,这些补贴从几百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有用于奖励企业淘汰落后或节能减排的,有用于帮助企业减轻经营压力的,也有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环保类投入给予支持的。
12月28日就有三家ST族公司公告获得政府补贴。ST宜纸(600793)收到宜宾市政府2000万元环保运行财政补贴;已处于暂停上市的*ST鲁北(600727)收到无棣县财政局4000万财政补贴;*ST东碳(600691)公告显示,自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累计支付1310万元作为企业困难补助补贴公司,上述款项目前挂公司往来账。这三家公司前三季度分别亏损756万元、5647万元和1987万元。
显然,当地政府及时送上的“红包”对于这些“命悬一线”的ST族公司无异于雪中送炭。而这些本来被市场视若鸡肋的公司,也可能因为政府补贴而摇身一变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已处退市边缘的*ST德棉(002072)12月以来三次公告获得有关政府的补贴共计7842万元,而公司三次公布获得补贴公告的当日,其股价都有不错的表现。
已连续三年亏损而暂停上市的*ST白猫(600633)正在为保壳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公司12月15日公告获得1800万元财政补贴,这无疑将为公司顺利实现扭亏再添一分保障。
挑战退市机制
政府“红包”不仅能够粉饰上市公司业绩,还能使得一些即将退市公司改变命运,在退市的“缓刑”期,以通过更有效的手段实现“保壳”。而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帮助上市公司脱离退市境地的方式,实际上影响了现行退市机制作用的发挥,让一批烂公司得以保留在市场上,长此以往,难免有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
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保壳”实际上已经成了一项政治任务。以政府补贴来扮靓业绩和实现保壳的目的使得一些公司和当地政府不谋而合。
*ST大水(000673)长期经营不善,公司自2008年8月1日起因环保治理停产,并多次寻求重组未果,已经走到退市的边缘。而公司12月24日发布的公告称,因收到大同市政府给予公司4000万元财政补贴款,公司今年可能实现利润100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公司很可能成功“保壳”。
统计显示,今年获得补贴数最多的ST族公司是已经多年“啃老”的*ST南化(600301)。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达到2.09亿元,眼看已经扭亏无望,但12月2日公司公告收到3.3亿元的财政补贴款,使得其“保壳”行动柳暗花明。
这些靠“红包”获得退市“缓刑”的公司并不能掩盖其持续盈利能力缺乏的事实,如果业绩改善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审计机构也可能对公司年度报告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ST圣方(000620)披露的2009年年报就是凭借着牡丹江市政府的450万元财政补贴实现扭亏,共盈利48万元。但也正是由于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审计机构对其2009年年报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不过这仍不足以影响公司成功“保壳”,并继续进行资产重组。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沪深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给上市公司退市留下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间,退市制度亟待完善。当上市公司只能通过政府“红包”等非正常手段留在二级市场,而已经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无法回报投资者时,其已经只剩下炒作“壳资源”的投机价值,即使有资产重组使其起死回生,往往也会伴随内幕交易。更有甚者,则干脆利用“保壳”故事不断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
显然,只有严格退市制度才能更好地促使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治理,提升其业绩,实施“货真价实”的资产重组或者引入真正有实力的控制方,进而为恢复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记者 李阳丹 )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