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私募券商“共识”惊人 “前低后高”或是浮云

2011年01月05日 08:5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许多投资人都在预测接下来一年的行情,并进行相关布局。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显示,私募基金经理对今年的行情普遍乐观,持先抑后扬和震荡上行两种观点的在80%以上,这与券商2011年策略报告的主流观点“前低后高”惊人相似。板块方面,机械、大消费、高科技、军工等板块被共同加以关注,而对近几年热门股医药的青睐度却都在退潮。不过,根据历史经验,股市中形成的共识到最后往往被证明是错误的,昨日的“开门红”会否又是证明这一切,还有待检验。

  “前低后高”再成共识

  截至目前,证券公司2011年度投资策略报告基本上已经出齐。从各大券商的观点来看,最乐观的是国金证券,他们预计上证指数波动区间在2700-4200点之间;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悲观的券商,如德邦证券认为,2011年股市将落到2200点。但从整体观点来看,前高后低是今年股市行情运行的方向,运行区间处于2600-3600点之间。

  从私募基金发布的观点来看,最乐观的私募基金年内看到4500点,最悲观的看到2400点。而从私募的整体观点来看,据私募排排网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0%的私募认为年内震荡上行,而33%认为先抑后扬,也就是说有近83%的私募已经达成“前低后高”的共识,只是低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大方向都是向上的。另外,有超过40%的私募认为,年内运行空间将在2600-3500点之间;24%的私募认为运行区间在2800-3800点之间,这也与券商的研究成果极为相似。

  2010年初,私募基金曾集体看多市场,而当时券商给出的报告也大多数是前低后高,运行区间则在2900-4200点,但2010年上证指数全年跌了14.31%。

  行业配置大体一致

  从行业配置来看,两类市场参与主体也是非常相近。从申银万国、平安证券等多数持“前低后高”观点的券商来看,他们认为,上半年配置消费和新兴行业以抗通胀,下半年则应配置周期股。具体到相关行业,主要推荐食品饮料、高端制造及服务、软件等。这其中看好装备制造业的券商尤其多。对近几年表现非常火的医药股,相当部分的券商并未将其作为超配板块,兴业证券甚至明确表示,医药板块整体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估值也不算便宜。

  从私募界的观点来看,2011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年,新兴产业七大行业已经被明确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等最受关注。但私募对医药股在2011年的表现持怀疑态度,虽然仍继续看好,但对其的关注度明显下降,估值过高是医药股被减持的最大原因。不少私募同样认为,周期性产业存在轮动性的机会,这与券商的观点相近。

  实际上,2010年初,私募与券商在行业的配置上基本趋于一致。最终,部分行业也许成为了热点,但这些热点大部分是产生于非常小的子行业中,如新能源中的锂电池,而突然火爆的稀土永磁板块和快速沉沦的房地产板块,却是很多券商和私募去年年初没有预料到的。

  利益诉求决定多空口径

  私募观点与券商策略如此相近是有原因的。私募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他们的研究实力并没有同步增长,因此很多阳光私募的盈利模式频繁出现交集。在这个做空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市场,唱多也是一种盈利模式,而这与券商的需求又有着一致性。

  众所周知,只有在一个多头主导的市场,私募基金才会比较容易募集到资金,证券交易才会相对活跃,这样私募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并利用多头市场赚起管理费,而券商则可以通过活跃的成交,赚取更多的佣金,同时券商的自营、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也会大幅受益多头市场。因此,唱多也许是众多市场参与者的第一选择。

  此外,据了解,国内目前大部分私募没有自己的研究所,有些私募即使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但这些研究员的职责也不是研究投资标的,而是与券商研究员的联系和协调,其独立发现价值、现场调研的能力并不足。可以说,很多私募基金都是依附于知名券商研究所之下,即获取唱多逻辑、提前获取信息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盈利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带来了市场观点的“同质化”趋势。

  然而,多年的经验表明,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策略的把握仍是大多数券商研究所的短板,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已经被多次证明是市场的反向指标。市场流行说,规模是业绩的杀手。但也许,同质化才是业绩的真正杀手。今年再度流行“前低后高说”,是否又是浮云,让我们拭目以待。 (贺辉红)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