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上市5新股全“破发” 股民新股中签犹如“中枪”

2011年01月19日 11:16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新上市的5只新股全部破发,跌幅均在6.5%以上,更有3只跌幅超过了12.5%。5只破发新股中有4只来自中小板,而沪市的风范股份跌幅最大,高达14.4%。

  事实上,今年以来新股破发已经渐成风潮。截至昨日,在今年以来上市的21只新股当中,破发新股已多达14只,占比高达66%。其中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多达8只,占比38%,分别是亚太科技、新都化工、风范股份、华锐风电、鸿路钢构、司尔特、秀强股份、安居宝。

  而统计显示,2010年两市共有349只新股上市,其中首日破发的个股只有26只,首日破发率仅为7.44%。

  颇为鲜见的是,今年甚至出现了新股首日盘中因下跌而被临停的事情。

  1月13日,创业板新股先锋新材上市首日因盘中成交价格较开盘价下跌已达20%,而被深交所实施临时停牌。这也是创业板启动以来首次因下跌被实施盘中临停的新股。

  股民:新股中签犹如“中枪”

  新股连环破发使得包括机构在内的打新资金遭遇重创。有投资者戏言,中签破发新股犹如“中枪”。

  特别是华锐风电上市首日便以接近10%的跌幅令打新者全军覆没。上市首日81.37元的收盘价与90元的发行价相比,意味着当日没有卖出的中签者,每中一签就亏损近9000元。而如果持有至今,亏损更扩大至15489元。

  亏损更大的可能还是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网下配售信息显示,获配华锐风电数量过百万股的共有11家机构投资者,除一家是券商自营账户,两家是社保基金账户外,其余全为险资账户共获配1143.12万股。截至昨日收盘,11家主力机构持股浮亏高达1.75亿元。

  原因:三高发行埋下“祸根”

  统计发现,首日破发超过5%的新股都带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高中签率、高发行价、高流通市值。

  自新股IPO重启以来,“三高”现象就开始出现,在创业板开板之后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前,新股IPO按最高30倍的发行市盈率来确定发行价,自2009年6月新股发行重启以来,为减小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过大导致二级市场的爆炒而出现泡沫,就把新股发行定价权交给了市场。于是,在“市场化定价”的名义下,新股发行逐渐呈“三高”态势,市盈率越发越高,原来在二级市场上才出现的泡沫,变成在一级市场就直接出来了。

  在二级市场相对较强时,新股在发行阶段积累的巨大泡沫在上市后往往尚能维持,而一旦市场走弱,发行阶段形成的泡沫就会在二级市场破灭,直接的表现便是“破发”。

  比如,1月13日,华锐风电登陆上交所,90元/股创下沪市有史以来的最高发行价纪录。接近3%的中签率也创出了近期新高。以发行价计算市值超过900亿元,在两市所有股票中排在前40位。而机构之所以如此高调的推高华锐风电的发行价,仍然是打着“高成长性”的旗号。然而,上市首日,华锐风电就遭到投资者的“冷眼”,上市3天,就大跌17.34%。

  金融界分析师杨海表示:“目前出现的新股高频率的破发,暴露出‘三高’发行的危害。‘三高’发行最大限度满足了融资方的需求,却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说明新股发行制度还存在重大缺陷,必须改革。”

  展望:新股破发或成常态

  安徽誉华投资董事总经理李波表示,破发是市场理性的表现,如果一级市场依然在流行IPO神话,高市盈率投资等情况,那么,二级市场上新股破发的情况极有可能在2011年成为常态。

  李波认为,大量的新股破发现象,已经体现出了市场对于错误定价的重新审视和纠正。“市场总会回归理性,大量新股的上市发行,良莠不齐,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资本盛宴还是难咽的苦酒,需要投资者在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中进行理性的选择和判断。”

  事实上,与境内市场延续多年的“新股不败神话”相比,在境外主要市场上申购新股,早就不是什么稳赚不赔的事情,首日即跌破发行价格的情况十分平常。针对2000年—2009年间境外市场新股首日涨幅进行的统计结果显示,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2000年以来平均破发率分别达 19.82%、18.64%、8.44%和24.60%。

  以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或许正是沪深股市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本报记者 唐戢整理

  昨日,新上市的5只新股开盘即全部破发。而今年以来,随着二级市场走弱,一级市场“三高”发行的不良后果纷纷显现,新股呈现大面积破发态势,截至昨日破发率已达66%。

  专家认为,新股破发其实是市场对一级市场错误定价的纠正。这或许正是A股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