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破发潮中打新资金寻“避风港” 投资者五大对策(4)

2011年01月24日 10:3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策四  优选国债、金融短债产品

  其实,今年来,由于利率进入了上行的通道,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要同时满足既安全,又具有稳定的收益的要求,国债是一个比存款要好的保本固定收益投资选择。财政部2010年12月6日发行的第五期凭证式国债,1年期票面年利率2.85%;3年期票面年利率4.25%;5年期票面年利率4.6%,都明显高于同期一年2.75%、3年4.15%,5年4.55%的储蓄利率。理财分析师还表示,即便投资者急需用钱,需要提前兑取时,国债可以按实际持有时间及相应的分档利率计付利息,大大优于储蓄提前兑付一律按活期利率执行的规定。

  除了国债,目前还有不少银行的产品投资于各种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或者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这些产品主要针对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如目前在售的中国银行发行的20天短期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搏·弈BY11034,产品期限可变,募集资金投资于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进出口行债券和农发债等公开评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产品以及债券回购等金融衍生产品。理财产品到期预期年化收益达到4.10%,大大高于目前0.36%的活期存款利率。此外上海银行最近发行的“慧财”人民币点滴成金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期限为1个月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的投资级以上的债券、债券回购,预期年化收益率也有3.07%。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贵宾理财经理陈先生对记者说,预计新的一年各种债券的投资会由于利率上行而受到热捧,新一年新发债券的利率估计还有上行的空间。而对投资者来说,加息周期中选择3-4个月的中短期产品较为合适,收益率一般能达到3.6%-3.7%。

  对策五  短期理财盘活假期闲置资金

  春节假期来到之前,各家银行纷纷展开了春节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的争抢。根据巨灵财经统计数据,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占比高达六成。其中,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占总发行量的26.36%;1-3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75只,占总发行量的34.09%,短期理财产品继续占据发行主体。

  而根据金融界对上周发行的220只理财产品的评级,综合评级前十名均为中短期产品。产品涉及组合投资类和债券投资类,币种涉及人民币和澳元两种理财产品,理财期限来看最长6个月最短1个月,均为中短期产品。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发现,很多投资者表示节假日理财产品是目前他们首选的资金闲置期现金管理工具,大多数人会通过购买超短期理财产品来提高投资的整体收益,尤其是对于春节这样的长假,通过购买假日理财产品比起直接把钱闲置在活期账户中可获得多达好几倍的投资收益,无疑是通胀中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

  光大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今年该行的节假日理财在期限设计上除了传统的7天理财产品,更是为一些假期较长的投资者,准备了为期16天的“加长升级版”假日理财产品。这样一来,像习惯元宵节后开工的小企业主们、“春节+年假”一起休的白领们、出远门探亲旅游的投资者们也可以有更适合的产品。

  此外,随着利率的上升,和去年的春节版理财产品相比,今年银行春节理财产品在收益水平上更上一层楼。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持续上调准备金率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显著,资金市场利率或持续上行。

  上周,多家银行陆续上调了日常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其中,招行从上周一开始,将“岁月流金”各档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大幅上调,如7天期限的从1.80%上调到2.00%,14天期限的从1.90%上调至2.30%。工行也决定从今天起上调“日升月恒”收益递增型法人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上调幅度在0.05%至0.1%之间。而光大银行在春节期间共发行本、外币理财产品30余款,收益水平在春节期间也普遍提高,其中一款59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4.1%。

  不过,中信银行理财经理也表示,投资者还要根据自己资金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目前各种短期产品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7天后需要资金,就不能购买7天的理财产品,因为银行有一个产品的赎回时间,不同产品和不同银行到账时间可能不同。而如果资金不急需要用,可以适当放长一些,可增加收益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到银行办理手续的繁琐。

  记者 田志明 黄倩蔚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