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日创业板首批公司解禁至今已经过了百日有余,期间仅13家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减持市值合计9.79亿元,不足解禁总规模的5%。尽管许多小非股东存在着隐性减持的现象,不过从解禁百日以来的情况看,产业资本的套现意愿并不强烈,并未对创业板造成明显影响。
公告减持金额前高后低
2010年11月1日,创业板迎来了首次解禁潮,除自愿延长限售股份锁定期的宝德股份外,首批创业板中有27只股票的首发原股东股份解除限售,按当日收盘价测算,解禁市值高达238.87亿元,平均每只股票的解禁市值为8.85亿元。
尽管当时受解禁的影响,创业板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出现了大幅波动,不过从实际减持数据来看,大小非股东减持的规模并不大。
统计显示,27只创业板首批股票中仅有13家公司披露了股东减持信息,占比不到公司总数的一半。公告减持股份3855.31万股,按照交易平均价或期间股票均价计算,减持市值约为9.79亿元,占解禁总额的比例为4.10%。
就上市公司的公告日期来看,大小非股东的减持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多数减持公告出现在2010年11月,而进入2011年以来,1月份有3家公司发布公告,2月至今仅有2家。
探路者是遭遇大小非套现最多的公司,其股东上海力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先后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1月分别抛售400万股和260万股,合计减持金额约为2.01亿元。银江股份是另一家被套现较多的公司,与探路者不同,减持银江股份来自多家股东,公告内容显示,蓝山投资、青鸟控股和英特尔-T产品有限公司先后抛售解禁股,金额合计约1.70亿元。
隐性减持规模约43亿
由于创业板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分散的特点,按照信息披露制度,许多持股比例较低的小非即使出现减持行为,也尚未达到进行公告披露的标准,这就造成了隐性减持的情况。不过,由于大小非一般会为了避免二级市场波动而选择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套现,因此大宗交易的成交数据可以作为量化隐性减持的依据。
统计显示,在27只创业板首批股票中,自解禁以来,有20家公司存在大宗交易行为,成交股份合计1.49亿股,成交金额合计43.02亿元。与公告减持相比,虽然大宗交易显示出的减持规模更大,但即使将部分高管参与大宗交易的因素包括在内,成交金额占解禁总额的比例也只有18.01%。
不仅如此,从大宗交易信息来看,创业板解禁原始股减持的公司数量及金额呈现递减趋势。其中首批公司解禁后第一周,共有11家公司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减持10.08亿元;第二批创业板公司解禁第一周,则有4家公司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套现3.6亿元;第三批创业板公司解禁第一周,则仅朗科科技一家公司于1月18日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成交16.09万股,交易金额为395.81万元。
若从每月减持金额来看,2010年11月创业板公司共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交易25.04亿元,12月份创业板交易金额为16.79亿元,2011年1月份为7.63亿元,而2月份至今交易金额合计仅为4.65亿元。
市场人士指出,此前创业板市场对于解禁的恐慌主要源自心理因素,实际上减持对相关股票的影响并不大,尤其是伴随着去年11月以来市场出现调整,创业板股票整体估值回落,解禁原始股东的减持意愿也随之下降。(刘兴龙)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文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