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两会"投资线索攻略:三时段“潜伏”热点板块

2011年03月03日 0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新闻资料:近十年两会期间股市涨跌各半

3月机会与风险并存 历年“两会”牛股大起底

   中新网3月3日电(证券频道 贾亦夫)综合报道,全国“两会”的序幕将在今日(3日)正式拉开,据统计,过去16年“两会”的大盘走势基本是两头高中间低,中新网证券频道汇总各家观点,整理出“两会”的前中后三个时段里,板块蕴藏的投资机会。

  据统计,在过去16年,“两会”期间大盘上涨概率为68.75%,会前上涨概率为81.25%,会后上涨概率为75%。基本上是两头高中间低。在“两会”的前中后三个时段,分别藏有不同的投资机会。

  “两会”投资线索一:会前关注新兴战略产业股

  “两会”行情其实已经在二月份开始预热。由于两会将在3月初召开,众多产业政策在此期间将会落实,相应的,高铁、水利、多晶硅、高端制造等板块在二月份已经开始轮番表现。

  回顾历届“两会”前一周的市场走势不难发现,整体来看,指数维持收红的概率大致在70%,这表示“两会”行情确实有迹可循。个股方面,“两会”前表现相对比较好的品种,之后回落的概率较大。行业方面,由于民生问题依然会是“两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市场普遍对高效农业、大消费,七大新兴产业等给予较大的关注。

  某私募研究中心最近对数10家私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私募最爱是新兴战略产业和大消费类股。在新兴战略产业板块里,除了之前的稀土永磁、高端装备制造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也是最受青睐的板块。

  重庆时报刊登的文章称,券商私募认为,“两会”前应做多为主,可提前埋伏政策受益股。

  上海证券分析师邢飞时指出,从目前开始到“两会”这段时间,是政策发布的一个密集时间,热点机会不会少,投资者可把握政策上还没有启动的热点机会,如新疆、海南板块为代表的区域经济股的交易性机会,上海、重庆板块为代表的资产整合机会,另外高端制造业概念股也值得关注。

  “两会”投资线索二:会中按照两会主题“索骥”

  《证券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也无疑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不能再局限于“两会行情”,而要仔细研究“两会”主题,密切关注“两会”议题,深入领会“两会”精神,从而把握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方向、总趋势。

  《中国证券报》也有文章显示,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一些主题成为行情的支撑点。在“你觉得哪些主题会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调查项中,43.54%的投资者觉得农业、水利会成为 “两会”期间的热点;认为节能环保和区域结构调整概念将成热点的投资者所占比例次之,分别为27.58%和16.85%;看好高铁和银行、保险板块的投资者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仅为7.37%和4.66%。

  东方证券认为,从长期投资以及投资主题的角度看,“两会”议题将会对产业、板块、及投资主题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去年“两会”热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去年股市的热点,相关个股炒作更是贯穿全年。今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两会”很有可能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展开广泛热议。从投资机会来看,可能涵盖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现代物流、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财达证券则认为,从调控政策来看,尽管“两会”期间可能成为政策真空期,但紧缩的预期并不会消失,因此即便大盘延续反弹,高度也不会太高。而“两会”带给市场的热点较多,投资者可以关注以下三条主线:一是调结构导向下最受益的新兴战略产业中的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行业;二是抗通胀和输入型通胀风险背景下的农业、化工、酿酒行业;三是在受益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的建筑建材行业。

  两会投资线索三:抄底“后两会”行情

  《经济参考报》引述长城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从1991年至2009年股市的表现来看,两会前一个月市场会有较强的预期,其中以2001年后最为明显,说明预期对股市的影响正随着投资者的日益成熟而逐渐加强;两会期间的10至15天,股市并无明显的波动趋势,2000年后这种无规律波动更为显著;而两会后一个月股市的波动区间开始明显加大,股市上涨的概率也最大。

  长城证券认为,“后两会行情”是主导3月行情的主要因素,而基于市场前期已经对两会有所预期,两会期间市场有获利回吐或规避风险的可能。

  银河证券3月份看好证券、石化、航空与水运等三大行业,以及低碳经济、区域振兴两大主题。预计今年上证综指核心波动区间为2700至3900点,在目前市场已经阶段释放的背景下,未来证券业预期收益大于风险。银河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四类证券公司,即龙头券商股、资本金雄厚的证券公司、估值偏低的券商股和次新股。

  在主题投资方面,从细分行业来看,替代能源发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输电节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环保技术(脱硫、脱硝、脱氮)、交通替代能源(新能源汽车)、减排技术创新(石化炼制)有望成为我国低碳经济的核心产业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