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鹿。”在接受采访时,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十分肯定地说。
然而,这位71岁的双汇掌门人并不否认,瘦肉精事件是该公司成立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双汇的品牌美誉度受到巨大伤害,我们用20多年时间铸就的放心肉品牌受到质疑,损失难以估量。”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自3月15日央视曝光双汇瘦肉精事件,大量超市、零售店下架双汇冷鲜肉和火腿肠等肉制品,一些双汇加盟店也“改旗易帜”,脱离双汇的销售体系。仅仅十余天,双汇在全国的销售额已经损失十多亿元。
销售额锐减十多亿元
3月15日当天晚上,万隆从北京回到漯河,连夜召开会议。会议到3月16日早晨五点半才结束。
双汇集团在随后的声明中公开道歉,并责令事发之地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停工检查。但这些举动并未平息各种质疑声,消费者也不买账。
万隆向《第一财经日报》详细罗列了双汇在十余天内所遭受的惨重损失:3月15日双汇发展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起至今,销售额锐减十多亿元。
“如果再出现一次类似瘦肉精事件的危机,双汇就死定了。”万隆毫不讳言。
双汇高管强调“代人受过”
尽管该公司为济源双汇的检测手续形同虚设向公众道歉,但在多个场合,双汇集团高管却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
“如果政府坚持治理,遇上瘦肉精就抓,每个月公布一次瘦肉精检测结果,企业就不会有那么高成本。”万隆说。
瘦肉精事件被曝光后,国务院派出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促瘦肉精案件查办,要求彻查瘦肉精案件,追究事故责任。瘦肉精事件被定义为案件,要走司法程序,这一点曾让双汇集团上下噤若寒蝉。
有媒体报道,经过一个星期的实地调研后,国务院联合工作组组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向河南提出了4条反馈整改意见:第一,依法从快从严惩处犯罪分子;第二,严肃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第三,加快建立全程监管机制,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第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上述四条整改意见没有提到要追究双汇集团的责任,”万隆拿着这则报道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证明瘦肉精事件的源头不在双汇,而是养殖业的问题。”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双汇几乎将责任全部推给养殖业,就像当初三鹿将责任甩给奶农一样。如果双汇不能从瘦肉精事件中吸取教训,如何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瘦肉精丑闻中,应该对双汇集团及检验检疫部门“各打五十大板”。3月15日双汇跌停,一次就蒸发掉103亿元,据测算,建一座1万头的猪场需要投资1200万元。如果双汇把蒸发的市值早一点拿出来建猪场,1000万头的猪场都可以建起来了,猪肉安全靠杀猪是杀不出来的,必须是养出来的。
会否重蹈三鹿覆辙
业内人士认为,双汇瘦肉精事件与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均为行业翘楚、对上游原材料把关不严、违法添加有毒化学品、被曝光后损失惨重……
“双汇将成为下一个三鹿”的议论令万隆耿耿于怀,“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说。
万隆认为,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企业,该分公司已经按有关标准进行了抽检。
为避免含有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猪及原辅料进入双汇的产品线,万隆在3月25日的供应商大会上宣布,今后双汇集团将一直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批批检查的制度,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发现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按生猪或商品价值对供应商进行两倍罚款,同时还要通报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当记者问双汇何时能恢复正常经营水平,万隆答道:“两个月以后,希望你们再过来看看。”
然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并不乐观:“双汇的广告语是‘十八道检验,十八道安全’,瘦肉精事件让这一广告语成为插向消费者内心的一把匕首,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信任毁于一旦。双汇如果想在消费者心中重新树立品牌形象,可能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胡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