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业板开板以来,新股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募资额现象随即相生相伴,不过,从去年开始,新登陆创业板的企业频频破发。虽然“破发潮”汹涌,可创业板“三高”现象依旧。现在,“三高”现象开始从二级市场传导到一级市场,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三高”发行已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私募股权基金(PE)投资策略已转变,开始更多关注中早期项目。
新股频频破发是回归理性
创业板新股“破发”成风,使得创投机构面临更多考验,不过,多位机构负责人却是淡然看破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东升表示,高市盈率、高发行价是市场行为,破发也是市场行为,“我觉得应该回归理性,二级市场的合理价格就会带来一级市场的合理价格”。
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邵红霞对孙东升的观点深表赞同,她说:“破发是市场行为,1月份创业板的市盈率在70多倍,2月份55倍左右,这个趋势是下来的。市盈率为什么高?我觉得是成长性支持的。如果二级市场低了,我们投资的成本也会降低,回归理性是必然选择。”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梅健的观点更为激烈,他认为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已严重透支所谓创业板的高成长性。“从创业板发展到今天,整个估值水平不断下移,但目前的估值水平还是偏高。因为当前创业板的大公司还是制造业公司,现在给70、80倍的市盈率,它跟成熟资本市场之间的估值价格差距很大,而且制造业公司的增长不可能呈几何增长。我觉得会有一个重新回归理性的过程。”
在这些创投大佬们眼中,创业板高估值是一把“双刃剑”。梅健表示,创业板高估值曾经带来某些PE机构的高回报,甚至Pre-IPO项目回报更高,“这在成熟市场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这种高估值又诱发了一级市场的高要价,这对PE是一个风险。”
梅健解释,实际上,PE赚钱跟二级市场有关,但不是依靠二级市场。平时讲,PE机构赚的是每股市价除以盈利的钱,所谓P是一二级市场间的差价,最终还要从公司每年的业绩成长、股权增值赚钱,所以,股权投资机构会很平静对待二级市场市盈率的变化。
绕开钱多价高的投资难题
创业板的造富神话,使得很多创业型企业待价而沽,“钱多价高”成为PE投资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多家投资机构表示有些企业的要价高得难以下手。对此,邵红霞明确表示,达晨不打价格战,如果心理价位不能接受企业叫价时可能就放弃项目。
梅健的看法相对乐观,他说,虽然创业企业家的叫价已远远高于这些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市的价格,即便这样,一二级市场还是有一定的价差。“我们春节前刚刚募集了一期25亿的PE基金,钱还是多多益善。至于投资项目,我们会通过有效的甄别和内部的风险控制,还是能做到一些值得投资的项目,那些超出我们估值心理价位的项目顶多就不投。”
据梅健介绍,投资时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和企业家沟通,让其知道除了钱以外还有些可以帮到公司发展的地方,说服其降低估值;二是通过投资机构的专业水平把投资阶段往前移,投资财务数据不是特别好的项目,这些项目利润比较少,很多热钱是不敢投的。如果投资机构对行业趋势把握得准,还是敢投的,通过自己的方法,可以规避目前市场过热对PE机构带来的风险。
募集资金最容易的时候,常常是投资最难的时候。对于现在的投资形式,邵红霞认为,虽然投资成本很高,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家除了钱以外还看资源、看对创投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她认为,现在的创投应当采取以下两条对策:一、通过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对行业的精深研究,向企业展示行业研究能力,使得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相契合。二、将专业化往前移,对于那些中早期项目,如果能果断判断,价格还是合理的。 记者 王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