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创业板公司科斯伍德:“周扒皮”式吸血集体资产(2)

2011年04月11日 09: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周扒皮”式收购集体土地

  在科斯伍德的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次飞跃是2006年以620万元的价格取得集体的4栋厂房及土地,而转眼间,科斯伍德以该笔评估值达2661万元的资产向银行申请贷款。

  知情人士介绍,胡桥村因为修建沪宁高速和新开发区,土地被全部征用。获得拆迁补偿款后,胡桥村集体投资882万元建造了4栋标准厂房,用以出租,以保障村民未来生活。为此,该村还成立了集体企业苏州市胡桥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胡桥经济公司的主要资产即是上述4栋厂房,主要用于收取租金。

  大东洋成立后,就租用了上述厂房中的2栋。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向银行贷款需要土地等抵押资产,吴贤良家族看上了胡桥经济公司的全部4栋厂房及土地。由于胡桥经济公司除了上述4栋厂房外,并无其他经营活动,并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税费成本,2006年,大东洋采取吸收合并胡桥经济公司的方式取得了4栋厂房。

  此时,吴贤良家族采取了左右手互倒的方式,刻意压低集体资产。

  当时,大东洋成立之初的13名股东已大多被清理出去,吴贤良家族占有绝对控股权,吴贤良为董事长,其父吴金根担任总经理。而交易对方的胡桥经济公司,法人代表正是当时的村支书吴金根。

  在买卖双方都是自家人的情况下,整个交易过程漏洞百出。招股书资料显示,根据苏州天安会计师事务所2005年7月25日出具的审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05年6月30日,胡桥经济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为:资产合计1461万元,负债合计897.7万元;2005年1-6月主营业务收入为0元,评估净值为610.9万元。

  据此,买卖双方以620万元的价格进行转让,吴贤良获得胡桥经济公司68%股权。一年后,通过大东洋吸收合并胡桥经济公司,吴贤良家族成功获得胡桥经济公司所持有的4栋厂房及土地。

  “胡桥经济公司620万元的转让价格非常低,整个评估值也存在问题。胡桥经济公司没有任何经营活动,怎么会有897.7万元的负债?”村民李文明指出。

  而更为蹊跷的是,胡桥经济公司897.7万元负债的债权人却是大东洋,这相当于大东洋先借钱给胡桥经济公司,在其账面上形成负债,进而压低其评估值,再以低价收购胡桥经济公司,整个收购过程可称之为“周扒皮”式收购。

  工商资料显示,大东洋2006年财务报表中,“其他应收款”项目下,苏州胡桥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欠大东洋897.7万元。

  2006年以620万元收购而来的4栋厂房,在科斯伍德2007年的财务报表中大幅增值,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合计为2661万元,转眼间增值逾4倍。

  经此一役,此前并无有效抵押资产的科斯伍德完成了第一次飞跃。在招股书中,科斯伍德宣称,“胡桥经济公司吸收合并前所拥有的土地和房产成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随着吸收合并的完成,科斯伍德有效资产(土地和房产)规模得以迅速增加,公司向金融结构抵押融资能力得到迅速增强。2007年后公司以相关资产抵押获得银行授信,从而有效缓解了公司经营资金需求。”

  2011年3月,科斯伍德完成了第二次惊人的飞跃,成功挂牌创业板,吴贤良家族财富暴增至10亿元。

  四月的苏州大地,杨柳吐绿,科斯伍德的厂房外,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厂区内是身家逾10亿的吴贤良家族,而厂区外,却是胡桥村土地尽失、身无立锥之地的400户村民。本来可以是一出农村能人带领村民集体致富的好戏,却演变成今日以“周扒皮”方式收购集体资产的闹剧,科斯伍德现象令人深思。此外,中国证券报还收到多位村民有关吴贤良家族在集体企业东吴染料转制过程中涉嫌侵吞集体资产的举报信。中国证券报将继续进行报道。  (记者 陈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