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预测,未来3年内,“新三板”的市值规模和交易额将达到5000亿元的量级,由此给证券公司带来的增量收入有望超过170亿元、净收入贡献度在6%左右,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
记者王璐“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公开表示,目前“新三板”相关的制度安排已经基本到位,等到条件具备时将择机推出。与此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关于“新三板”扩容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相关部委征求意见。
显然,大体框架成形的“新三板”扩容已是如箭在弦。虽然具体的时间表尚未敲定,涉及的关键问题和细节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但市场各方已经“暗潮涌动”———“跑马圈地”的券商机构、“闻风而动”的风投、“关注度提升”的投资者,究竟谁能够在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呢?
券商:做市商制度构建业绩新亮点
挖人才、争客户、跑园区,“新三板”的发号令还未响,数十家主办券商便急不可待地迈过了“起跑线”。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截至目前,具有“新三板”主办资格的券商已有44家,这其中既包括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传统老牌券商,也包括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联合等在创业板开疆辟土的后起之秀。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券商机构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就是看中了“新三板”扩容后多种相关业务的获益。国泰君安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就指出,作为“新三板”的核心机构,证券公司或成为最大受益者,这在业务规模、产业链条、盈利模式拓展等多方面,均将有所体现。根据预测,未来3年内,“新三板”的市值规模和交易额将达到5000亿元的量级,由此给证券公司带来的增量收入有望超过170亿元、净收入贡献度在6%左右,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在众多业绩增长点中,做市商制度无疑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据了解,长期以来“新三板”市场的交投一直处于冷淡,市场人士认为成交不活跃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投资者难以用通常的公司估值方法对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进行准确的估值和定价。而实行做市商适度,便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并降低市场的波动。虽然证监会目前并未就“新三板”是否引入做市商制度给予明确答复,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一旦确认采纳,将给券商机构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即通过买卖价格差获取收益。
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总经理程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扩容后,随着做市商制度的推出,“新三板”将会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融资功能,其衍生的收入也与目前完全没有可比性,甚至不能用增长率来形容。有相关资料预测,到2013年,券商获得的做市商价差收入将是2011年的40倍,超过80亿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