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之一—复地集团终究没能熬过七年之痒。昨天,记者从复地集团了解到,公司撤销H股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而提呈的特别决议案已正式获股东大会通过,股票自5月13日正式退市,复地集团或将成为内地首家在港交所退市的房地产企业。
>>退市
总收购价达22亿人民币
11日晚间,复地集团与控股股东复星国际同发联合公告,复地集团撤销上市的决议已于11日通过股东投票方式正式获得通过,其中,内资股股东1480.43万股赞同,0股反对;H股类别股东31229.4847万股赞同,1301.2万股反对。至此,复地集团退市已成定局,复地集团也将成为内地首家H股退市的房企。
复地退市早有动作。今年1月21日,复星国际与复地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正式提出私有化复地。具体方式为,复星将就复地全部已发行H股及内资股提出收购要约,其中,7.298亿H股每股要约收购价为3.50港元,1480.4万内资股每股要约收购价为相等于3.50港元的人民币等值,总收购价达22亿人民币。收购完成后,复地集团将完全退出H股市场。
这一收购价格得到投资者认可。复地集团停牌前收于2.79港元,1月21日复牌当日,复地集团以20.07%的涨幅华丽收场,收盘在3.35港元。截至昨天收盘,其股价一直在3.36-3.49港元之间震荡。
对于复地的退市,业内人士似乎并不意外。国元证券(香港)地产分析员李兢表示,目前,国内较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估值偏低,市值甚至低于净资产,如此估值让企业失去了再融资能力,退市反而成为扩大资金来源的一条途径。李兢表示,目前港股市场上意欲退市的地产企业或许不止复地一家。
>>探因
或为集团战略调整
根据复地日前披露的年报,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额约人民币91.11亿元,总资产为139.36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65%。对此,李兢表示,港股市场较A股市场更为看重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较为成熟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一般在30%左右,高资产负债率让复地集团在港股市场上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都较难实施。对此,复星集团高管并不否认。在2010年业绩说明会上,复星国际财务总监丁国其曾公开表示,负债率偏高是集团最终对其实施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似乎并不是复地退市的唯一原因。李兢指出,与独立企业相比,复地背后有强大的集团财力支持,单纯的财务窘境并不足以导致退市。复星集团在地产板块的战略安排或是复地退市的根本动因。
据了解,去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及金地集团前高级副总裁赵汉忠共同发起一个封闭式房地产基金——“星浩资本”,主要投资地产基金、实体开发、商业服务。李兢认为,“地产+金融”或者是复星集团地产业务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复地作为集团旗下主要房地产业务板块,不排除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如此,繁琐的信息披露制度及融资瓶颈或将成为障碍,提前退市不失为明智之举。
当下正处于国内房地产政策调控的紧张阶段,复地退市是否与此有关?李兢认为,如果复星对复地实施回购是出于战略调整需要,那么调控环境反而为退市提供了有利基础。据其财报显示,2010年复地集团上市公司净资产约为人民币48亿元,相比于22亿元的回购价格,复星国际做了一桩多方共赢的买卖。
>>发展
未来或将登陆A股
对于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而言,“退市”似乎意味着经营乏力或前途渺茫。对此,同在港股上市的华润置地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退市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从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情况来看,复地累计完成权益销售面积21万平方米,权益后销售金额19.78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47%、22%,其质地相对优良,并未出现销售下滑或经营乏力等问题。且其收购价格较停牌前价格溢价超过25%,说明复星国际对复地价值的判断远高于市场认可。
该工作人员表示,退市之后的复地在资金配置方面将更加灵活,集团对公司的支持力度更大,这对于现金流要求较高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此前,市场多有猜测复地最终的方向还是要回归资本市场,尽管复星集团方面曾否认短期内再将复地分拆上市的可能,但李兢认为,复地集团自2004年登陆港股以来,品牌知名度有很大幅度提高,业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不排除未来再度登陆资本市场。从退出港股的现状来看,复地的下一站更有可能选择A股市场,可获得相对更高的估值。
>>回顾
复地港股上市路
☆2002年底,复地首次闯关港股,恰遭同期IPO的中电信被迫推迟上市,已着手准备实施招股计划的复地就此止步;
☆2003年2月,复地重启招股,并计划于当年3月6日H股挂牌。3月4日,复地突然宣布暂缓上市,原因是国际政局动荡,削弱了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投资欲望;
☆2004年1月,复地再次尝试港股冲浪,并于当年1月30日完成招股,2月6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
☆2011年1月21日,复地集团宣布将退市;
☆2011年4月11日,退市申请获股东大会通过,定于5月13日正式退市。(记者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