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内地券商争相登陆港股 业务空间仍待拓展

2011年04月28日 13: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海通证券与中信证券相继提出发行H股、在香港挂牌上市的计划。业内人士认为,内地券商如能在合适的时机登陆香港,无疑抓住了又一发展契机。目前15家内地券商已经在A股上市,如能进一步实现国际化战略,则行业整体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

  登陆港股提升融资效率

  国际化一直是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内地大券商的重要发展战略。金融行业中,多家银行、保险公司实现了A+H上市,而证券公司大多仅在A股上市。

  香港作为海外市场的桥头堡,内地券商都有各自的触角延伸过去。前期内地券商已经纷纷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收购当地券商、争取各项业务牌照,这可算作登陆香港的第一步。除了业务领域的拓展外,在香港市场,国泰君安香港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经上市,国元证券也已经启动其香港有限公司到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进程。子公司上市是登陆香港的第二步。

  与此前券商香港子公司上市的做法不同,此次中信证券与海通证券都计划通过发行H股、在香港上市。两家公司的国际化路线和时机选择不谋而合。业内人士表示,从时机的选择和两个市场的表现看,此番券商赴港融资的进程可能会很快。同时业内人士表示,目前H股对金融行业的估值要明显高于A股,这显然有利于提升融资效率。

  今年香港股市在大量新进资金的推动下出现强劲上涨,而金融股的表现抢眼,A、H股的股价“倒挂”现象十分突出。在同时拥有A、H股的上市公司中,H股相对A股溢价率较高的几乎全部是金融股,保险和银行股溢价率十分明显。同样作为金融领域的代表,内地券商股对海外投资者具有吸引力。一位香港的分析师表示,在一些海外投资者眼里,分享大陆经济增长的最好途径无疑是投资内地的金融行业,在国内流动性充裕而投资领域狭小的情况下,内地券商将是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受益者。

  业务扩展面临挑战

  有基金经理表示,内地券商虽然走出去的规划作了好多年,但少有实质举动。因此,登陆香港之后,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否也能相应拓展,才是公司价值提升的关键。

  要实现业务领域的国际化,内地券商显然还面临着重大挑战。内地券商为数众多的香港子公司主要是开展经纪业务,即便是扎根香港十余年的国泰君安以及申万香港子公司,其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零售业务。例如国君国际去年的总收入为5.83亿港元,其中71%的收入来自经纪业务,3.2%来自投行业务。这样的业务构成主要因将近93%的客户具有中国内地背景,仅7%为香港本地客户。因此,在香港市场内地券商不仅难与外资大行相抗衡,与港资本地券商也有距离。

  拓展海外市场是机构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海通证券发行H股募集资金用途之一是在海外择机设立或收购证券相关机构,发展证券相关业务。中信证券也表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建立海外研究、销售网络以及发展资本中介业务。有分析师认为,收购海外机构以及销售网络的建立,是为了给两家券商承接海外的投行项目奠定基础。海通证券年报显示,去年股票承销额达504亿元。如果能借香港市场增加自身的承销实力,无疑其实力能得到较大提升。

  资本中介业务主要指利用自有资金或资金杠杆开展各种交易中介服务,比如做市交易、大宗交易、结构性产品等。该类业务内地发展限制较多,但却是海外投行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加大买方业务尤其是资本中介业务已成为公司近年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境外市场是这一领域的最好突破点。

  “不差钱”是不少投资者对海通中信等大券商的评价。截至2010年末,中信净资产已达705亿元,自有现金超过200亿元,资金实力已居行业前列;而海通证券也毫不逊色,截至一季度末,海通证券的净资产为457.96亿元。行业分析师认为,当前券商很多业务需要资本金的投入,两融与直投业务就消耗很大,随着未来新业务的发展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资金。但登陆香港H股、手握大量资金的券商能否跻身国际大行序列,还需假以时日。 (记者 朱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