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皮海洲:庞大集团成破发王是IPO制度酿出的苦酒

2011年04月29日 16:26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庞大集团昨天上市首日的表现令其股票中签者大失所望。虽然该股票头顶着“汽贸航母”的光环,而且有基金“新一哥”孙建波的加盟,加上上市前夕国金证券、平安证券等诸多券商的积极“唱多”,但庞大集团仍然还是开盘就破发20%,当天跌23.16%,成为“新破发王”。

  庞大集团上市首日的表现其实并没有超出人们的意料。庞大集团新股申购时网上中签率达到21.57%,就已经预示着该股票上市首日的凶多吉少,更重要的是,该股并没有摆脱高价发行的怪圈。庞大集团的发行价高达每股45元,这在主板市场已是为数不多的高发行价了。其发行市盈率约为40倍,投资价值明显被高估。从香港及其他成熟市场来看,汽车经销商的动态PE均低于19倍,即便考虑到庞大集团在品牌与渠道方面的优势,其合理估值水平也不应超过25倍。而且该公司资产负债率极高,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6月)的负债率分别高达91.7%、89.2%、88.7%和91.3%。而同行业的三家上市公司漳州发展、申华控股、大厦股份的负债率分别为39.31%、54.96%、44.27%(2010年上半年数据),远低于庞大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此外,上述报告期内庞大集团的存货也不断增加,分别为17.19亿元、39.68亿元、36.37亿元和63.84亿元。其中,2009年末到2010年6月底,增幅达75.5%。因此,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在目前大盘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庞大集团破发就在情理之中。

  庞大集团成为“新破发王”是中国股市的一场悲剧,是现行新股发行制度酿出的一杯苦酒。

  目前的新股发行无疑进入了一个大误区。在市场化发行的名义下,新股发行完全沦为发行人圈钱的工具。所谓市场化,越来越表现为发行人圈钱的最大化、投资者投资风险的最大化、监管者的无责任化。哪怕就是必要的窗口指导都被以市场化的名义抛到了九霄云外。至于A股市场的不成熟,缺少市场化的土壤等因素则不予考虑。而且,这个市场化发行也只是一种跛脚的市场化发行,其市场化的条款是有利于发行人利益的。那些有利于投资者利益的条款,则不纳入市场化发行之列。更加滑稽的是,实行市场化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提高新股破发的比例,以便在数据上与国外股市接轨。至于新股破发带给投资者的损失则不在考虑的范畴,不仅如此,新股破发甚至被视为A股市场成熟的标志。把不成熟的A股市场与成熟的周边股市简单地相提并论。

  其实,目前新股发行制度带给市场的风险是系统性的。一是在新股上市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发行人对公司的包装与造假。作为保荐机构来说,由于利益上与发行人一致,因此二者常常沆瀣一气,共同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二是新股发审环节把关不严,让一些包装上市公司成功上市。而且在成功上市之后,即便东窗事发,现行的政策法规也没有令其退市的规定,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发行人造假上市的冲动。三是在新股询价环节以及定价过程中,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只有利益而没有责任;其他询价机构也不必为自己的高报价买单,进而导致人情报价、胡乱报价流行;相反报低价者则失去配售资格。这样的询价必然造就高发行价的诞生,新股发行因此沦为了“三高”发行,庞大集团的发行价也因此而高达45元。这种发行制度的弊端显然不是通过破发就能改变的。破发只是徒增投资者的损失而已,破发王诞生得越多,证明投资者的损失越大,其意义仅此而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