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称:市场如由守转攻,新兴产业将最给力
连跌半年,似乎正是为了给投资者一段时间好好清理自己的思绪。仔细观察市场,有一些现象耐人寻味:过去半年里,创业板指数与中小板指数的跌幅数倍于上证综指,新兴产业云集的中小板股走势“惨烈”;但在今年头5个月所发行的新基金中,具有鲜明的成长风格的基金在偏股型基金中占了将近一半。
这意味着,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基金以低估值蓝筹品种排出防御阵容;一旦市场由守转攻,新兴产业可能成为更好的进攻性武器。
中小盘股的“结构性熊市”
上投摩根新兴产业研究组组长杜猛以“倒影”来形容市场在最近半年所出现的风格逆转:从去年高估值、中小盘、新兴产业的一枝独秀,到今年低估值、蓝筹品种的逆市稳健,整个市场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过去120个交易日里,申万创业板指数暴跌了29.5%,申万中小板指数下跌18.5%,而同期上证综指只跌了不到5%,代表大盘蓝筹的上证50指数仅微挫1.61%。这说明,过去半年里市场的调整主要体现为中小盘股的“结构性熊市”。
但与市场走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基金发行市场上,中小盘、成长风格基金的“结构性走牛”。统计显示,今年头5个月,已经成立的38只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中,具有明确的中小盘、新兴产业特征的就达17只,占比将近一半。
如果说在去年底、今年初,基金公司还在推出此类基金,有可能是投资策略中的“惯性”带来的节奏踏反,那么,时近年中,像上投摩根、交银施罗德、信达澳银仍在陆续推出聚焦新兴产业与产业升级的偏股型基金,包括中信建投这样的券商也在推出以“新经济发展”为核心策略的集合理财产品,这就不能不让人寻味了。
杜猛就直接向记者表示:“如果下半年市场能够转守为攻,机会将出在新兴产业中。”
新兴产业前景诱人
实际上,在去年底以来中小盘股持续暴跌的背后,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持仓所做的结构调整:对涨幅巨大的中小盘股获利了结,转而买进估值较低、盈利确定的大盘蓝筹品种,以增强组合的防御性。在市场存量资金的“搬家”过程中,带来市场风格的跷跷板效应。
但在机构投资者看来,中小盘成长股的下跌,是对过去两年中过大涨幅的修正行为,从产业发展的方向上看,人们对新兴产业崛起的基本趋势并无置疑。
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的观点认为,回顾中国股市20年,符合政策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行业分别推动了过去股市的两轮系统性上涨:A股市场的第一轮繁荣由家电市场放开和家电消费需求的释放推动;第二轮繁荣则是以1998年商品房改革为背景的地产需求的释放为推动力,过去10年里以房地产带动的重化工业发展,在市场上表现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周期性板块的强劲走势。而从市场的未来趋势看,A股下一轮系统性上升行情的主导因素很可能是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代表着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更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热门领涨板块。
上投摩根基金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而在国家规划中,到2020年,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5%,这意味着其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3%。其产业成长空间可见一斑。
关注成熟度高的新兴产业
对于通胀仍在攀升、紧缩压力不减的当前市场,基金认为,低估值的大盘蓝筹仍是防御首选,新兴产业的机会更可能出现在下半年,估值仍是判断其走势是否真正见底的主要因素。
上投摩根研究副总监王炫认为,从国家政策层面观察,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有所侧重。从目前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来看,新能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部分产业已经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比如太阳能,中国的太阳能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已经完全具备,不过现在主要还是以销往欧美地区为主。从未来趋势来看,中国完全具备扶持太阳能的国内产业基础,也有能力推广太阳能的使用。
另一个为众多基金一致看好的板块是高端装备。我国电力建设、通信建设、铁路建设等大规模建设已催生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未来在海洋工程、航空制造、核电等一系列领域的投入与发展,还将在这些领域里诞生出新的优势企业,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令人憧憬。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部副总经理史伟表示,随着我国开始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
实际上,当市场经历了以往的“看地图挖牛股”、“顺着元素周期表炒股”阶段后,未来新兴产业的挖掘将出现“沿着产业规划找牛股”的情形,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基金挖掘未来高成长牛股的主要路线图。
上投摩根基金杜猛:新兴产业个股可重新掘金
今年来,年初到现在上证指数跌了1%左右,但同期中证新兴指数跌了逾14%。上投摩根新兴动力股票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杜猛日前表示,在估值泡沫得到一定程度挤压后,部分有实际业绩支撑、成长性较好的新兴产业公司重现投资价值。
杜猛认为,在“十年十倍”的发展目标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在未来的5-10年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尤其值得关注。截至上月,政府在新兴产业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万亿。正如成熟市场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微软、苹果和谷歌等划时代公司的崛起,未来中国的新兴产业中也将孕育出“苹果”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记者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