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四以来,上证指数连创新低,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部分公司股价更是不断探底。尽管近两日市场有所企稳,但持续下跌形成的悲观气氛难以完全消散,此时,主力机构的动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近日的采访过程中,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公募基金已一改前期的谨慎看空态度,部分基金经理甚至明确表示,市场底部已经不远。在实际操作上,他们也将自己的仓位提升至较高水平,静待市场情绪修复带来的收益。
底部特征出现
近期市场一些零零星星的信号,可能并未引起普通投资者的关注,但在一些基金经理看来,这已经是市场底部的明显特征。
“现在不仅主板减持的量开始萎缩,而且一些重要公司的大股东开始出手增持或回购,比如中国石油、大唐发电等。此外,新股发行较为困难,甚至出现了中止IPO的现象。从以往经验来看,这通常都是底部形成的特征。这些特征出现之后,市场受情绪影响,可能还会再跌一阵,但不管怎么样,底部已经不远了。”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还有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认为,一些大盘公司如宝钢股份、建设银行等的股息率水平已经比较诱人,这也说明A股投资已获得一定的安全边际。以宝钢股份为例,2010年每股现金分红0.3元,即使以股权登记日6月8日的收盘价6.49元计算,股息率也达到了4.62%,更何况此后宝钢股价还有进一步的下跌。另有基金经理则认为,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中的一些公司,股价下调已经非常厉害,这里面肯定存在一些被错杀的公司,在其中淘金的机会或许正在来临。
“许多减持并不是不看好公司未来,更有可能是大股东缺钱,因为现在货币环境的确非常紧张。”一位基金经理在分析创业板、中小板公司质地时,如此评点了股东及高管的减持行为。
另一位基金公司投研高层则表示:“今年1月时,因为担忧经济‘硬着陆’风险,市场就跌到过2660点,现在指数也就在这个点位附近,所以即使经济真的硬着陆了,股市也不可能再跌到哪儿去。”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开始自购旗下基金,包括指数型、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等,虽然金额不大,但选择申购老基金而不是为新基金发行“捧场”,或许也透露出基金对于后市走向的积极看法。
仓位开始提高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业内意见高度一致,但与前期公募基金普遍谨言慎行、不肯轻易言底的态度相比,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部分相对乐观的基金经理6月以来开始提高仓位,有的股票仓位已达到87%至88%的较高位置。
民生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主动型股票方向基金平均仓位为80.25%,与前一周的平均仓位相比,上升了2.39个百分点,其中主动加仓2.72个百分点。
有一位主动加仓的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指数已跌了三、四百点,现在反而比以前乐观一点,毕竟有很多股票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调整。谈到加仓的股票时,他虽然表示首选是估值低和基本面不错的公司,但并不看好金融地产,原因是与宏观经济周期联系太紧密,波动会比较大,所以他仍然认为中小型的公司在未来两三年可能实现相对较高的增长。
大体来看,尽管基金业内开始有“底”的论调出现,但安全为上及精选个股还是目前主导的投资策略。同时,也有基金经理表示,预计下半年市场不会有大幅反弹的机会,更有可能的是反复震荡,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本报记者 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