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定数量的钱去买质量与此前完全相同、数量却可以增加一倍的东西,你会很高兴吧。每当市场历经一轮深幅调整,便会有一批股票型基金跌破一元面值进入“打折”区域。那么,购买净值“打折”的基金是否如同购买打折的日常生活用品,能让购买者享受到实惠?
笔者选出7只“打折”基金,分别查阅它们的中、短期业绩。结果发现,与同类型基金相比,这些基金业绩有的毫不逊色,有的却十分糟糕。也就是说,净值“打折”与否与基金业绩并无必然联系。
稍有基金常识的人都知道,基金的净值分为份额净值和份额累计净值两种,只要查阅那些所谓“打折”基金的累计净值就可以明白,所谓的“打折”仅仅体现在份额净值。如某公司旗下的股基份额净值为0.3374元,但这只成立已近六年的基金累计净值已达3.894元。
通过分析“打折”基金的成立时间可以发现,最晚成立于2007年11月11日,最早成立于2003年4月28日。之所以会出现“打折”,首先与2007年的大熊市有关。再对这些基金品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除了三只指数型基金外,还有四只主动型股基,这四只股基都曾多次实施分红。由此不难明白,正是市场的反复下跌和频繁的分红、除息,使得基金份额净值处于面值之下。
正如“少数服从多数”、“多劳多得”这些规律在证券投资中并不完全适用一样,如果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某些常识运用到购买基金中也是不妥的。只要做一次简单的计算就可一目了然:某基金份额净值为0.56元,以1000元购买,则可以获得1785.71份;该基金份额累计净值为2.103元,投1000元购买,则可以获得475.51份。假定在净值上涨10%后卖出,那么,你会发现实际上两者获利情况是一样的。 □陆向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