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等专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仍需时间来考量,但保荐人制度和退市制度函须改革和完善,以推动创业板的良性发展,尤其是超募现象的消除,是避免社会资源“错配”不可回避的问题。
避免资源“错配”
中国证券报: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处于怎样一种发展水平?如何看待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创新性?
刘煜辉:创业板是在启动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推出的。首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成绩、大的方向要肯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市场化的机制正在修正过去的一些非理性因素。现在二级市场价格以及一级市场询价不会大幅偏离上市公司的内在基本价值,超募率也开始回归正常,这本身应该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董登新:在成长方面,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周期至少应是三年以上,从某一个季度或某一个年度业绩的下滑来判断有没有成长性,其实是投资者比较大的误区所在。在创新方面,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许多不足,很多企业将上市看作是“毕业典礼”,上市需有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接受媒体、公众的监督,应该付出更多的或加倍的努力加强创新,以把公司办得更好。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超募现象的存在?
刘煜辉:目前为止,创业板公司的超募率接近200%。但随着破发增多以及二级市场股价走差,发行价格会大幅下降。这是市场自我修正的过程。如果市场效率足够高的话,修正的过程相对来说应该比较短。但是,我们市场的修正时间相对比较长一些。
董登新:我觉得新股超募只是暂时现象,在中国可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扩容达到一定规模以及场外市场新三板推出后,新股超募会随之消亡。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没有超募现象,因为其市场供求达到相对均衡,新股定价基本上贴近二级市场,对于打新和购新的人来讲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溢价空间。在成熟的投资市场,投资者相对比较理性,新股定价也相对比较低,不存在所谓的高额超募现象。
刘煜辉:但是如果很多钱配置到一些当前不太需要资金的企业下面,就是一种资源的“错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
中国证券报:怎样探索消除超募现象?
董登新:现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规模太小,总体估值溢价太高,只有当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扩容达到一定规模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同上海的主板就会持平,发行定价就会理性回归。要消除超募现象,一是需场内市场的扩容,二是需场外市场尽快推出,即新三板。我一直主张通过IPO扩容引导中国企业融资走向直接融资,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可以优化企业融资的结构,降低银行信贷的风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