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股指出现大幅调整走势,仍然没有影响到新股IPO中的高超募。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此前首发上市的172家公司中,累计募资为1646.62亿元,其中超募资金合计808.44亿元,与招股书披露的募资额相比,超募达96.45%,相当于每家公司超募一倍资金。曹中铭今日发表博客表示,巨额超募现象已成为市场的“风景”,高超募现象本身是对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任意挥霍超募资金来讲则更是如此。
高超募现象是市场错误定位的“怪胎”
“与其说高超募现象是新股发行市场化的产物,倒不如说是A股市场错误定位所产生的‘怪胎’。”曹中铭表示,正是错误的股市定位,导致上市公司将股市当成了“提款机”,导致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样导致了“重筹资、轻回报”的股市“劣根性”一直没有得到丝毫的改观。
高超募现象与保荐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分不开
曹中铭称,高超募现象的出现,显然也与保荐机构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分不开。对发行人进行包装粉饰,极尽之所能鼓吹发行的竞争能力、成长潜力、行业地位等,意图通过更高的发行价格来获取更多的承销费用,是保荐机构充当“吹鼓手”最真实的写照。高超募之后为什么会出现业绩快速“变脸”?保荐机构的丑恶嘴脸一览无余。
高超募的背后也有新股发行制度上的原因
此外,博文中还表明,高超募的背后,也有新股发行制度上的原因。市场化发行徒有虚名,只有形式上的意义而没有实质性的内涵,再加上行政机制下的新股发行审核制度,使上市公司无形中变成了“稀缺资源”。
作者介绍:
曹中铭:独立财经撰稿人。重视对政策面、时事热点的分析,为规范中国股市鼓与呼,关注中小投资者的苦与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