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被吃了很多遍”
中国上市公司在美股瞬间由“红榜”被打落到“黑榜”,的确有蹊跷的地方。据熟悉美国资本市场的证券业人士反映,一家中国公司要到海外上市,必须要有几个关键角色来“抬轿子”——会计师、律师、投行(PE)、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公司和公关公司。这些角色相当于上市公司的“把关人”,是他们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并推荐给投资者。而经过层层把关后仍问题不断,就不是单个公司或单个企业问题,而是“系统问题”。
据称,过去两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热潮”中,出现了“一条龙”式服务的上市辅导类财务公司,他们熟悉两国间的市场情况,专门“忽悠”中小型中国公司到美国“圈钱”。在美国市场,也出现了很多由金融业专业人士成立的“壳公司”,专门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借壳上市”(反向收购),尤其在纳斯达克市场,本来对上市企业的利润率就没有严格要求,更成为中小企业试图浑水摸鱼的天然场所。
可是,这些中国上市公司没想到,他们想在华尔街钻空子圈钱的贪念,反而正好给了市场中的“金融鲨鱼”们大开杀戒的机会。
“猎杀”中国概念股的手法主要是“做空”。比如,市场研究机构浑水公司(Muddy water)对两家中国上市公司大连绿诺和中国高速频道,就采取此类战术:事先买入相关公司的空头仓位,随后发布质疑研究报告,造成市场恐慌,导致公司股价大跌,他们可从卖出股票,获取巨额利润。据透露,这类“做空”机构本身就与多家“鲨鱼一样闻腥而来”的对冲基金有协同关系,早在发布负面报告之前就相互知会,并提前实施大规模做空布局。
问题公司遭“做空”袭击后,紧接着面对“集体诉讼”的绞杀。据知情人士称,此类诉讼官司通常会庭外和解,但上市公司要支付很大一笔取证和诉讼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支付给律师的。相关机构统计,近期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诉讼案数量激增,今年已发生近20起,占美国该类诉讼案的1/4。
有媒体援引不具名的美国市场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被吃了很多遍”,先是发行价估高,承销商们大赚一笔;然后股价做空,对冲基金们饕餮一番;随后律师们来了,靠诉讼赔偿打官司“再把残羹冷炙吃掉”。根据美国法律,这一套上市产业链上的机构都“赚得合法合规”,只有被耍弄的中国公司背负上不诚信的十字架。“就像你被别人骗了,别人还说你是骗子一样。”
易凯资本CEO王冉就此表示,中国概念股在美股引发的风波,反映了“中国企业的诚信危机正在蔓延”,但除了公司自身急功近利之外,相关中介的助纣为虐也是造假泛滥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自己也做投行业务,但对那些唯利是图的帮凶中介,我们难掩厌恶。”
不过,即便美国资本市场相当“险恶”,值得反思却是为何中国公司会成为做空者的主要目标,而且一打一个准?按照业内人士说法,许多赴美上市公司都可以用“水土不服”来形容,巨大的融资诱惑使得他们仓促地冲向美国市场,但是并没有对市场规则、相关法规、审计制度、披露要求有清楚的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来一直对中国企业的各类“不法行为”保持沉默的美国监管部门,几乎与做空机构发布不诚信报告一起,忽然变得严厉起来。6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发布了一份长达6页的公告,警告投资者投资反向并购公司(借壳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公告中列出的违法公司几乎都来自中国。
尽管纽约证券交易所主管公司上市事务的执行副总裁斯科特·卡特勒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目前出问题的公司还局限在一些特定的企业中,并不是中国公司的整体问题,“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大门并未关闭”,但他同时强调,中国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受到这场“信任危机”的影响。
有国内证券业人士认为,这次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猎杀”行动,给中国企业贴上了“不诚信”的标签,很可能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