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整个信贷收紧,不少上市公司资金显得捉襟见肘,但面对持续攀升的高通胀压力,依然有部分企业不差钱,积极用“闲”钱进行投资理财,并形成了个小高潮。
今年投入资金创新高
深赛格昨天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亿元购买中短期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在不超过前述额度内,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三年之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投资方式为购买由工行和中行发行的、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债券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5%至6.5%之间。深天地A近日也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表示,将拿出不超过5000万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不超过一个月。而汉得信息也公告,公司拟使用额度不超过7000万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短期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实际上,像上述豪掷大笔资金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在今年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仅7月份的一个月内,有约11家公司公布了理财产品投资计划,涉及金额接近40亿元。数据还显示,今年以来,包括海螺水泥、兆驰股份、通威股份、大杨创世、海格通信等在内,共有31家上市公司涉足投资理财,纷纷发布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资金高达140亿元以上,创出历史新高。
对企业发展有利有弊
缘何上市公司热衷投资理财产品?分析认为,近来,随着市场加息因素的扩展,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呈现走高趋势,这使得不少上市公司看中这块无风险收益。如中卫国脉披露,其投资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5.4%;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5.2%。事实上,在2010年,中卫国脉投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实现收益946万元,对亏损的中卫国脉来说,是“甜头”十足,意义十分明显。而依据一些公司披露的具体数据来看,这些公司投资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尤以重庆水务更是达到了6%。这样的收益水平当然使得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兴趣大增。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上市公司醉心于银行理财对自身发展有利有弊。在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转过程中,资金的增值管理应该引起上市公司重视,因而部分上市公司账面资金相对充裕,适当投资以求资本最大化增值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上市公司都沉迷于投资理财,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就可能使得上市公司主营受到影响,从而阻碍上市公司主营发展,这不仅对上市公司而言得不偿失,而且更多的产业资本将演化成金融资本,一旦市场波动,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记者 许超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