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K先生”的吕梁,是集股评、并购、坐庄三大技法于一身的“超级庄家”。1999年,吕梁串通另一个庄家朱焕良,坐庄中科创业,股价从13元左右一直拉升至2000年年初的84元。但好景不长,从2000年12月25号开始,该股连续10个跌停,50亿元市值烟消云散,众多股民血本无归。事发之后,吕梁与朱焕良均携巨款出逃,从此销声匿迹。
除此之外,还有创造“亿安科技”神话的罗成、有“股神”之称的雷立军、号称为全国散户服务的著名网络股评人“带头大哥”、因非法代客炒股而被判刑的“名嘴”孙成刚,在股市名嘴变黑嘴的道路上,前人不计其数。
在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继的“黑嘴”浪潮中,汪建中只是其中之一,在《证券市场周刊》编委李德林看来,在汪建中、赵笑云、吕良等人的背后,是专业分析报告的发展漏洞垫了底:
李德林:为什么汪建中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就是当我们的股市经历了02、03、04、05年不好的行情后,很多散户对专业分析师的报告更加看重。汪建中就是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心态做的交易。这也是事件发生的一个阶段吧。
李德林认为,汪建中案终结的不仅仅是一种操纵市场的模式,它在用事实提醒我国证券监管部门,要特别重视专业机构研报的监管:
李德林:应该加大对尤其是卖方分析师的监管。比如说,像汪建中案里暴露出的最大的漏洞就是,汪建中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开账户,赚了那么多钱,证监会都没有发现,而是审计署发现的线索。在稽查力度上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就是对他们市场,卖报告的动态应该纳入备案制度,证监会可以实时监控,同时系统应该反映到交易所系统。只要股票出现问题,交易所可以在第一时间查处关联关系。
不过显然,2008年就落网的汪建中并没能促使市场里的机构报告得到彻底的整肃。就在之前的几个月里,“机构研报”的话题里还充斥着造假、抄袭、乌龙、外包、挂名等等的质疑。李德林认为,汪建中的获刑意味着研报市场规范的真正开始:
李德林:他的曝光,甚至受到刑律的处罚,对这种模式,我觉得应该终结,尽管还有一少部分人会上当,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真正阳光的卖方分析师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为了规范专业机构研报,证监会去年就已经出台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要求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禁止从事或者参与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的活动。但这些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当人们普遍认为汪建中案将终结“股市黑嘴”牟利模式的同时,它背后的研报利益输送链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瓦解。 (记者柴华 张华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