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城投债“飓风”撼动债基稳健“神话”

2011年08月08日 10:3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基金经理认为,在信用债发展的初期,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公司层面,都不愿意看到信用债违约的现象。出于对这一点的盲目信任,再加上业绩竞争压力很大,这些基金经理常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信用债的风险

  在今年6月云南首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约事件之前,在谈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时,许多债基的基金经理都是一脸的云淡风轻。“不必对城投债过于恐慌。”某债基的基金经理小王6月底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就我们掌握的数据而言,城投债的违约风险很低,它背后有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信用支撑。因此,我们不会改变对城投债等信用债的持有计划。”

  现实是残酷的,正是城投债的“信用”给了基金经理的信心致命一击。继云南之后,山西和上海也传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违约风险的消息,恐惧迅速蔓延至债券市场,城投债领跌,信用债全面溃退,众多重仓信用债的债基净值接连缩水,基金经理们也被推至风口浪尖上。

  WIND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有完整交易记录的476只城投债平均下跌0.76%,其中当月跌幅最大的高达10.34%。7月1日至8月5日,476只城投债的平均跌幅为0.85%,跌幅进一步扩大,区间跌幅最大的达到11.64%。在企业债板块中,城投债占据半壁江山,这导致企业债板块7月份平均下跌0.49%,7月1日至8月5日平均跌幅扩大至0.58%。

  深受城投债信用危机伤害的是扎堆在信用债中的债基。统计显示,就区间净值跌幅而言,无论是一级债基还是二级债基,平均跌幅都大大超过了城投债乃至整个企业债板块,部分债基近一个月的净值跌幅超过5%。这种表现不仅让基金经理们饱受指责,更是改变了许多投资者对债基“低风险、稳收益”的印象,而“低风险、稳收益”正是以往债基“吆喝”的重要法宝。

  “其实,对于城投债的风险,我们早有防备,但现在看来,我们对风险程度还是看得太乐观了。”小王说,“我依然坚持此前的观点,即城投债出现大幅度违约是小概率事件。但现在我觉得必须意识到,在市场神经高度紧张的时候,即便是小概率事件,一旦有风吹草动也会造成重大打击。这虽然是心理层面的影响,但它引发的市场风险巨大,整个投资界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某业内人士指出,城投债危机暴露出债基在“大跃进”时风险控制不力的隐患。为了追求高收益率,基金经理更热衷于押宝高风险的信用债领域。“许多基金经理认为,在信用债发展的初期,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公司层面,都不愿意看到信用债违约的现象。出于对这一点的盲目信任,再加上业绩竞争压力确实很大,这些基金经理常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信用债的风险,只盯住信用债可能带来的高收益。”该业内人士表示,“城投债危机的爆发就是风险不断累积的结果。这给基金经理们上了第一堂课,但肯定不是最后一课。”

  事实上,在业绩竞争的压力下,基金经理在选择以城投债为主的信用债时,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那样只配置高评级的信用债。恰恰相反,由于低评级的信用债收益率更高,反而更容易获得基金经理的青睐,尽管这种信用债的流动性差,风险更高。这种风气的蔓延导致基金经理们渐渐忽视了信用债尤其是城投债的潜在风险。

  这种状况与债基今年申购新股时遭遇的“滑铁卢”颇为相似。除信用债外,“打新”是债基博取超额收益的另一重要来源,但债基在“打新”时也常常忽视新股的基本面风险和市场风险,勇于押注高风险下的高收益,不幸在今年遭遇败局。

  对于众多债券型基金来说,7月是黑色的。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受累城投债信用危机的发酵和蔓延,企业债指数创下今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这使得近年来将超额收益托付给信用债的债基损失惨重。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一级债基净值平均下跌1.36%,二级债基净值平均下跌1.98%,接近同期偏股型基金净值的平均跌幅。在投资者的心中,债基一时被打上了“高风险”的烙印。

  这场城投债“飓风”暴露出债基近两年“高歌猛进”埋下的隐患。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债基数量激增,导致业绩竞争加剧,与之相伴是债基对高收益信用债的狂热追捧,但对信用债的风险控制不足,潜藏了诸多投资隐患,城投债信用危机的爆发只是凸显的隐患之一。如果要消化这些隐患带来的风险,除加强风险控制外,还需要尽快拓宽债基投资信用债的渠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