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3年来21只私募已清盘 多因业绩不佳

2011年08月28日 14:4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从2003年赵丹阳成立了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以来,私募基金已经发展了8个年头。曾有一段时间私募成了赚大钱的代名词,但是这两年,市场低迷,快速扩张后的私募显现出疲态,尤其是今年,不仅公募基金的日子过得惨淡,就连仓位灵活、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日子也过得“举步维艰”,屡现清盘现象。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清盘并非都是坏事,因为市场永远都是正确的,存在才是合理的。

  3年来21只私募已清盘

  今年7月以来,阳光私募基金行业再次发生清盘事件。山东信托旗下的两只结构化私募“山东信托·盈融达”和“山东信托·梦想二号”均提前终止,而在较早之前的5月份,还有至少5只非结构化私募基金停止了运作。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来,通过公开信托公告宣布清盘的非结构化私募基金至少有21只。这些基金中有14只基金清盘时净值在1元以上,为投资者赚到了钱。和同期沪深300指数相比,有11只基金战胜同期指数,清盘基金的业绩可谓好坏参半。而其清盘的原因大致有四类,一是公司经营不善遭到清盘,二是基金净值触及清盘线被迫清盘,三是基金规模未达到信托要求而被清盘,四是基金经理判断后市行情不好而主动清盘或放弃延长已到期的私募。

  清盘多因业绩不佳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朱世杰分析,在被动清盘的私募中,大多数是由于业绩不佳而清盘的,而这一现象也是在2009年开始逐渐增加的。在被动清盘的私募中比较有名的是原公募明星基金经理郑拓所管理的深蓝3号,这只基金在2010年的震荡弱市中不幸踩错时点,导致净值一路下滑,最终触及清盘线而被迫清盘。此外,有像常盛金、鼎弘义1期等,因为客户不满基金业绩而大量赎回,导致信托规模未到信托公司规定底线而被迫清盘。还有如三洋卓越系列4只私募,由于公司其他方面的投资管理经营不善,拖累私募而信托公司被清盘。

  朱世杰认为,2009年之前成立的非结构化基金产品几乎没有因为业绩而清盘的。直到经历2008年的惨痛大跌后,私募投资者和信托公司对于私募基金的风险控制要求开始越来越高。所以,近几年发行的私募基金在成立时,多数信托公司都会在信托合同中规定清盘线,基金净值如果下跌到一定区间,信托公司就会强制将信托清盘止损。从对投资者负责的角度来看,这也是私募行业的一种进步。

  此外也有主动清盘的私募,最著名的就是私募教父赵丹阳在2008年初的市场高点将其旗下的A股基金全部清盘,成功逃顶。主动清盘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基金经理看淡后市。基金经理的决策避免了私募基金在下跌市场中继续运行。朱世杰认为,随着私募基金数量和存续期的逐渐增加,正常与非正常清盘的私募可能会越来越多。私募清盘也是私募基金“生老病死”的必然过程,谈“清盘”色变的投资者应该理性认识,了解清盘原因,避免一棍子打死有产品清盘的私募公司。

  7月以来业绩翻身

  今年私募清盘较多主要还是因为业绩较差。根据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范围的614只阳光私募(非结构化)半年来平均收益累计下滑6.97%,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落后2.95%。100只取得正收益,跌幅超过10%的195只,其中4只近半年累计损失超过30%。近250只跌破面值,有7只净值已跌破0.7元。这种业绩可以说终结了私募的“神话传说”。

  不过7月份以来私募基金业绩整体开始翻身。国金证券的统计显示,7月份,阳光私募非结构化产品平均收益2.51%,跑赢沪深300指数3.14%;结构化平均收益1.15%,超越沪深300指数2.78%。市场人士表示,私募跑赢指数的原因是因为,私募一直青睐中小盘股及创业板,而近期此类板块集体上涨使私募获益,另外成长性板块尤其私募青睐的消费、医药行业等也表现上佳。

  连续5个月青睐消费

  面对目前持续的“牛皮市”,私募管理人多数报以中性态度。国金证券7月私募基金投资策略统计,认为8月份市场走势将持平者占比居多,其余则以看跌为主。理由是A股估值接近历史低位,流动性略有改善,但七八月份的CPI都在6%以上,目前政策不可能出现大的松动。外围市场方面,美债和欧债危机均会搅动市场。因此市场会维持震荡整理的格局,向上向下的空间都不大,同时不排除有短期调整的风险。

  仓位调查则显示,目前认为合理仓位在六至八成的机构数量上升,与三至六成者旗鼓相当,均占比40%。对于8月份上证综指点位预判,超过60%机构认为将在2700至2900区间运行,其余均认为将低于2700点。此外,“低增长高通胀”成为私募对于三季度经济形势的主流看法。

  对于最合理的投资对象,私募继续保持对防御类股票的热情。消费行业连续第五个月受到私募青睐,占比51%的管理人将其列为首选,其良好的成长性和防御性是选择原因。排名第二的则是新兴产业板块。此外,有部分机构表示更为强调自下而上选股,另有机构侧重成长股及供给受限制的周期股。

  本报记者 邵泽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