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64家上市公司放170亿“高利贷” 高息背后藏风险

2011年09月06日 0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4家上市公司放170亿“高利贷”高息背后藏风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9月6日电 (证券频道 陈鸿燕)综合报道,在信贷紧缩、楼市调控背景下,中小制造类企业、房地产、矿业等行业饥肠辘辘求钱若渴,而另一边不少A股上市公司却钱多得“烫手”,不做主营业务,而是将大量信贷拿出去放高利贷,其中来自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业,被评论为“做高利贷倒爷,掏空实体经济”。

  所谓委托贷款,就是受贷款方决定接受贷款方,银行充当中介角色,双方商定价格,操作简便。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截至8月31日,有关上市公司发布委托贷款的公告一共117份,涉及64家上市公司,其中,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有35家,一共发放169.35亿元,同比增长38.2%。

  《中国证券报》报道称,时代出版(600551)近日发布有关委托贷款的公告,将6000万元交付交通银行安徽分行进行放贷,年利率为24.5%,按季息付。时代出版的这一贷款利率是银行贷款利率的3.88倍,超越了香溢融通(600830)之前保持的21.6%年利率,成为A股所有上市公司放高利贷年息最高代表。

  从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利率排前十位的数据看,浙江上市公司占7家,分别是香溢融通、卧龙地产、ST波导、杭州解百、卧龙电气、维科精华、升华拜克,共发放10.35亿元贷款。

  另外,64家涉及委托贷款上市公司九成以上都是国有控股公司,包括中国中铁、中粮地产、杭州解百、现代制药、红日制药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浏览14家利率超过12%公司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发现大部分委托贷款的借款人都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地产业因受政策调控,开发商资金普遍紧张,但在高额利润里的驱使下,更容易受到放贷上市公司的青睐,房地产企业因此也成为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主要流向地,这与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极差钱”的境况倒是可以相互印证。

  ST波导今年4月份新放出的5000万委托贷款,借款方即为淮安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贷款用途为该公司的“业务经营”。维科精华今年初放出的1.5亿元委托贷款,对象凯翔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也是地产。

  追逐高利 上市公司争相委托贷款

  高额的利息回报,让上市公司争当“高利贷倒爷”,大有迅速蔓延扩大之势。上市公司为何冒风险从事放高利贷?又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的?

  来自人民网的一篇报道指出,首先,巨大的利益诱惑和示范效应,可能使得更多上市公司蜂拥而入高息贷款行业,更可能出现轻主业甚至荒废主业的状况。

  据Wind资料,武汉健民宣布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为20%,一年利息收入将达3000万元,而其上半年净利润也不过3620万元。

  其次,银行贷款低息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以委托贷款高息发放出去吃高息利差,银行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各得其所,各自收益都很高。

  最后,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以实业项目为募资对象,通过金融市场募资机构的运作,带来比预算要高若干的资金量,除正常投资实业外,还会有剩余募资资金,剩余资金如何处理?放高利贷符合上市公司需要业绩而周期相对短的特点,自然而然就成了“热门行业”。

  上市公司高利放贷具有两重危害

  《证券日报》的报道称,首先,扰乱甚至架空国家货币与金融政策。针对物价高涨,流通中货币过量,通胀严重的现实,国家制定了紧缩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在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货币流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利用其融资的便利性,把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甚至从股东处融资来的资金,拿来以“高利贷”提供给其它中小企业,这明显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违背,是典型的“对着干”行为。

  其次,增加信贷与信用风险。市场都是有风险的,从来也不是保赚不赔的,如果上市公司的贷款未能在借贷人手中取得高于利率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等不利后果,对于借贷人、银行以及放贷的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意味着三方利益、信誉和信用的多重危险,而整个社会的诚信与稳定、安全与和谐,也势必会面临挑战。

  专家:警惕高利放贷巨大风险

  对于上市公司涉嫌放高利贷的行为,首都经贸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焦建国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认为,拿着股民和募集来的钱从事高利贷、炒股、理财产品,这对股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饮鸩止渴的企业经营行为。

  另有专家表示,高利贷肆虐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不次于一场金融危机的打击。地下金融系统正在吞噬着产业资本的利润。不受金融监管的活动太盛,会创造各种各样的贷款和准货币,使得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大为增加,甚至架空了整个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高利贷不是双方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根基的重大问题,严堵高利贷和改善金融环境,应当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重大问题。 (中新网证券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