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救世主"汇金巨资增持4大行 投资债券或为好选择

2011年10月11日 07:54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央汇金公司出其不意地宣布:为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自10月10日起已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国家队”出手,股市立即给予回应,四大行的A股、H股尾盘均现拉升。汇金增持是否预示着底部到来,增持之举能否力挽狂澜?对此,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解析。

  新闻事件

  汇金出手增持四大行

  昨天是十一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延续了节前的冷清,量价齐缩,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亦双双再创年内新低,分别报收2344.79点与10170.75点,跌幅分别为0.61%与1.18%。但放眼望去,A股市场并非亮点全无。接近收盘时,一直低迷的银行板块忽然在工、农、中、建四大龙头的带领下霸气外露。截至昨天收盘,四大行全线飘红,成为银行板块中的四朵奇葩,其中工行收于3.99元,上涨0.25%;建行收于4.41元,上涨0.23%;农行收于2.47元,上涨0.41%;中行收于2.87元,上涨0.7%。

  正当市场对此奇景议论纷纷之时,新华社发出的一条快讯揭开了谜底:中央汇金公司自10月10日起已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消息一经扩散,四大行H股的表现也竞相露喜。而就在中央汇金购入四大行消息扩散后不久,中央汇金公司通过官网公开了这一信息。昨晚,四大行也陆续就汇金增持一事发布了公告。

  中央汇金公司2008年-2011年三轮增持

  2008年9月18日,中央汇金公司宣布,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9月23日,工、中、建行公告,中央汇金公司已通过上交所增持了三大行各200万股A股。

  2009年10月11日,工行、中行、建行分别公告,三行均于10月9日收到股东汇金公司通知,汇金公司于近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三行A股股份,并拟在未来12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三行股份。

  意图分析

  国家队救市or自主投资

  虽然汇金方面将此次出手解释为“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但“国家队出手救市”的言论却充斥坊间。那么,中央汇金此次出手到底意欲何为呢?

  长城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张九辉表示,汇金本次的增持公告虽只有寥寥数字,却特别强调“自主购入”,表面上看是一种自主行为,但从中央汇金的金融地位来看,本次增持无疑也代表着政策信号的释放。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更是不折不扣的唱多者,他认为此次汇金出手不同于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更能代表管理层的救市意图,对稳定市场、夯实底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则认为,此举并非单纯救市,但不排除其存在部分救市心理,“我认为这更像是一个短期行为,属于汇金正常的配置行为,在相对低位增持股票是其正常的投资决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亦表示,汇金作为一个投资公司,低买高卖进行市场操作是很正常的,此次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行说明其认为四大行估值较低,具备投资价值。同时,汇金是国有银行的股东,目前银行股估值较低,股东利益受损,这也不是汇金希望看到的。郭田勇指出,汇金的职能不包括救市,但汇金宣布增持会释放出一种积极信号。郭田勇同时认为,汇金增持四大行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投资建议

  债券或是较佳选择

  对于投资者当下的资产配置,大同证券胡晓辉建议选择债券或者债券型基金,他认为这是未来一到两个月内唯一可以获得正收益的投资品种。在楼市调控仍不见放松、股市依旧寻底的背景下,债券成为资金的唯一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黄金、债券、股票是处于波峰、波谷关系的投资标的。目前来看,在市场普遍认为欧债危机最终会得到解决的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功能正在逐步淡化,而股市依旧处于逐渐寻底的过程,相对应的,债券就成为了短期内的投资标的。

  国诚投资投资总监黄道林认为,趋势交易者在趋势没有改变之前不应有策略上的变化,而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应当增仓,毕竟现在个股的价值更突出,对一个优秀的公司而言,当然是股价越跌越有投资价值。

  张九辉则建议投资者继续忍耐,坚持不割肉,“底虽未到,但已不远,空仓者可适当地低仓位进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蒋妍】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