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创业板2周年——谁的钱包鼓了?
[编者按]自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28家企业上市揭开创业板大幕以来,创业板就一直在"三高"、"破发"、"圈钱"、"超募"、"造富"、"肥了机构,亏了股民"的争议中快速扩容,发展到如今的271家上市公司。回顾创业板风雨两年,创业板高成长和创新获得了哪些回报,未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退市制度又何时能与市场"把酒言欢".......中新网证券频道特别推出创业板两周年系列观察稿,力求为股民还原创业板两年来的是是非非。
中新网10月28日电(证券频道 贾亦夫)创业板2年,资金超募成为常态化。创业板公司从“四下找钱花”一步登天变为“有钱无处花”,超募王层出不穷,喜不自禁的还包括保荐券商,平安证券因此多赚11亿元。
创业板2年多圈1124亿 国民技术雄霸“超募王”
自从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挂牌日起,创业板资金超募就成为了常态。历史数据显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计划募资70.78亿元,实际募资154.78亿元,募资翻倍,超募比例达到119%,成为超重的"肥胖儿"。
随后的两年,创业板募资更似滚雪球般增长。截至今年10月27日,已有271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交易。据WIND资讯统计,271家公司的计划募资664.18亿元,实际募资1788.34亿元,超募1124.16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69%,超募程度较一年前更为凶猛。
超募公司中,以国民技术代表,19.65亿的超募金额,585.58%的超募率,至今仍雄踞于“超募王”首位。碧水源、沃森生物、奥克股份、汇川技术、宋城股份的超募金额紧随其后,均超15亿元。
超募愈演愈烈,自然免不了被市场非议为"圈钱"。谁又是超募圈钱的幕后原因呢,综合多方观点,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超募资金,其一,由于上市公司本身缺乏正确的融资理念,一些公司往往只有尽可能扩大融资规模的内在冲动,缺乏为最大程度回报投资者的经营理念;其二,由于所谓高成长性的推动,创业板新股发行普遍赢得较高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