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监管层换帅已一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里,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成为当之无愧的财经焦点人物。或致信寄语,或微博建言,中国公众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位新上任监管者的期待,重拾A股市场信心。
舆论反馈实则给新任主席以无比的压力,也让人对证券监管层的职责进行深入思考——中国股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掌门人?
回顾过去九年,中国股市可谓经历了大变革、大发展。从股权分置改革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从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推出中小板、创业板到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横空出世,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用九年时间完成了许多资本市场多年未竟的心愿。年轻的中国股市迅速成长,完成了其助推实体经济的一个又一个使命。
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股市收益。过去九年中,中国股指似乎走了一个轮回,始于熊市,终于熊市。“千好万好叫我亏钱就是不好”,股民对市场的怨愤心态折射到对监管层的不满。
相信没有哪一个监管者愿意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资本市场整日疲软无力,理智而为公的监管者也不希望股市出现疯狂上涨,但现实是,监管层的很多决策往往受“指数”裹挟过多。每逢股市低迷,人们总是期待监管层能够出台某些举措刺激股指上涨。而在历史上,A股的确多次出现政策制造的牛市行情。如此循环,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者都对政策与指数的关系格外关注。以至于,当推出一项新的改革时,决策者首先要考虑其对指数的影响,一些本应推进的改革甚至会因“指数”而停滞。
当下,郭树清上任之后的首次发审委会议IPO审核仅有一家获通过,其余三家均被否。市场由此猜测,新任主席开始调控新股发行节奏,并将此视为一大利好。减少新股供应的确有利当前股价,但这其中透出的指数思维要不得。投资者万勿寄希望于行政手段的救市,监管者须谨记自身的定位在打造一个规范运行的市场。
梳理公众对证监会的指责,新股发行可谓是批评声音最为集中的地方。人们认为,证监会操纵着发行节奏,股市扩容过度,甚至猜测,证监会发行审核环节存在种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究其原因,新股发行作为一级市场是在向二级市场输送股票,二级市场股票的质量和价格都与此密切相关,而对于企业来说,一旦成功上市,则意味着镀了金身。尽管监管层从制度、机制上做了十分缜密的安排保证决策的公正,但涉及多方巨大利益的新股发行审核仍然给证监会招来了不少骂名。
事实上,证监会已经认识到权力集中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尚福林在一次发审委成立大会上曾明确表示,新股发行审核实行注册制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正在对此进行研究。对于郭树清来说,未来如能秉着放权的思路,进一步减少行政色彩,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监管者才能卸下不能承受之重担,回归投资者保护的监管重任。
梳理各界给郭树清的建言,无论是改变股市重融资轻投资的定位,还是建立行之有效的退市制度和分红制度,抑或是加大对造假和操纵行为的打击,建立集体诉讼机制,都是从投资者保护的立场出发的。这充分反映了市场希望监管层切实肩负起保护投资者利益重任的强烈诉求。
“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开证监会官方网站首页,这句口号赫然在目。回顾证监会数年来的工作,很多举措的推出也正是本着这一宗旨。如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其初衷是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进行保护。但是,当前造假案件频发,违规成本极低,垃圾股满天飞,投资者受损难以得到补偿,与这一市场状况相比,投资者保护仍属短板。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都在反思并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业界认为,在中国市场,面对诸多侵犯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当务之急在于加大惩处力度,“心要硬,手要狠”,唯此才能对违法违规者构成警示。
郭树清同志,1956年8月出生,汉族,内蒙古察右后旗人,法学博士。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郭树清同志1988年9月任国家计委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
1993年4月起先后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6年2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7月任贵州省副省长。
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5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2011年10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郭树清同志是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据证监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