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ST公司保牌摘帽的大戏总会不期而至,但真正沦落到退市地步的仅是少数。如今,ST公司更多变成了“壳资源”,真真假假的重组大戏不断上演,股价暴涨暴跌衍生出大量的投机财富。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表示,证监会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将有利于A股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
ST公司沦为“壳资源”
目前,A股市场共有152家ST类上市公司,其中既有1999年就实施ST的老牌“差生”,也有今年5月刚刚挂牌的“新丁”。从基本面情况来看,经营不善、债台高筑是这些公司共同的特征。
总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ST公司净利润合计16.64亿元,这里面却有许多“水分”,因为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等因素被确认为了当期收益。如果单纯考虑主营业务的盈亏情况,152家公司的营业利润合计为-1.35亿元,其中102家公司营业利润为负,占比67%。
从债务角度看,ST公司截至9月末的流动负债合计为1380.74亿元,流动资产仅为1080.33亿元,处于资不抵债的窘境。尤其是受到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ST公司流动性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剧,9月末货币资金合计只有283.48亿元。其中,15家ST公司货币资金不足100万元,现金流岌岌可危。
由于自身难保,ST公司更加无暇顾及股东的利益,巨大的亏空让这些公司分配、分红成了“妄想”,股东数年未获得回报十分普遍。同时,基本面不佳使ST公司丧失了融资功能,陷入到“保牌有余、摘帽无力”的循环当中。
重组概念催生投机炒作
虽然ST公司普遍存在业绩差、风险高的问题,但在二级市场上不乏追捧者,恶炒绩差公司的投机行为屡见不鲜。在三季报十大流通股股东中,20家ST公司出现基金身影,占正常交易ST公司总数的16.95%。
之所以连机构都热衷于ST公司投资,主要是由于投机带来的财富效应。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不足,ST公司将扭转自身困境的希望寄托在了资产重组上,而“乌鸡变凤凰”的巨大变化则会引发市场炒作,股价大起大落的程度令人咋舌。今年8月*ST盛润由于公布重组预案连续出现18个涨停,股价从9.07元一路飙升至21.85元,期间涨幅高达140.90%。然而,在投资者还沉浸在疯涨的喜悦中时,限售股解禁的消息却使得股价风云突变,*ST盛润连续7个交易日无量跌停。
根据最新的财务数据测算,ST类上市公司中,可能暂停上市的有11家,可能摘帽的有16家,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仍将处于ST和*ST的状态。
如何限制“壳资源”投机炒作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是要提高ST公司重组的门槛,挤压绩差公司的投机空间,并进一步加强退市标准市场化。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表示,证监会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初衷是希望给高估值、高风险股票的炒作降温,希望通过引导投资理念逐渐从投机转向理性,使市场资金回流蓝筹股,这既有利于A股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助于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本报记者 刘兴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