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00点的筑底路上,市场乐此不疲地玩着“画饼充饥”的游戏。10月底,市场画出政策微调信号显现的“饼”,于是股指在两周内跳升200点;本月初,在股指再度逼近2307点低点之时,市场又画了一块“饼”,即政策全面放松。那么,究竟此次“画饼”能补充股指多大程度的“饥饿”?
提前“降准” 流动性难立即好转
扩容压力不小 大小非减持动力较强
10月外汇占款近四年来首现负增长,央行随即宣布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应该说,此次央行“降准”,无论是时间点还是执行力度,都远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当然,央行急于“降准”,主要是考虑对冲12月资金面的紧张局面,但不可否认,央行选择在这个时点放松,的确也释放了政策预调微调的信号,对市场中期构成利好。
问题是,一次全面的“降准”,虽然会给市场带来流动性趋于宽松的利好预期,但对短期流动性的改善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年底流动性的状况来看,10月份外汇占款近四年来首现负增长,11月以来随着欧债风波的反复发作,美元持续走强,并带动热钱迅速回流美国,于是人民币出现显著的贬值预期,人民币NDF持续下跌,人民币中间价也连续大跌。可以预期的是,尽管11月外汇占款恢复正增长,但增量仍将极为有限,可能仅为几百亿,远低于过去动辄2000亿以上的规模。短期而言,在欧债问题很难得到实质性解决的背景下,热钱外流的趋势很难出现逆转,再加上12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只有700亿元,虽然有年底1万亿左右的财政存款投放,但鉴于投放的时间点较为靠后,因而12月份流动性状况不容乐观,此时央行确实有提前“降准”的必要。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存准率的下调,并不一定意味着法定准备金就会减少。目前扣除财政存款后的存款余额大约为76万亿,0.5个百分点的法定比例下调,大约释放出3800亿的资金,且集中在12月5日投放;但是,此时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法定准备金增加。其一,中小银行在12月15日大约要补缴800多亿的保证金存款对应的法定准备金;其二,众所周知,每年12月银行存款都会大幅增长,部分缘于财政存款的投放,部分来自于理财产品及其他表外资金的回表,因此银行业需要为增加的存款部分缴纳法定准备金。也就是说,虽然央行降低了存准率,但同时遭遇上述两部分存款存量增加所需要缴纳的准备金的对冲,其对12月份整体资金面的利好效应也会被抹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