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地量频频 亏损潮席卷半数券商营业部

2011年12月16日 07:4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地量“寒潮”来袭,靠天吃饭、刚刚经历了一轮扩容的券商营业部再次面临“亏损潮”。诸多数据显示,曾经日进斗金的券商营业部近半数恐将在12月陷入亏损泥潭,诸多券商不得不收缩战线“过冬”。但时至年关,在年度考核重压下,一场业绩保卫战也悄然打响。

  地量之下亏损再现

  大盘成交再现地量。在成交量节节败退半个月后,12月12日沪深两市总成交金额仅为693.7亿元,成为自2009年以来成交量最为低迷的一天。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的最后一天,沪深两市成交量仅为532.2亿元,是四年以来的绝对地量。在低位拉锯几天后,市场交易量在2009年1月5日为697.7亿元,此后便随着市场反弹快速突破千亿规模,并在2010年11月2日达到近年顶峰,日交易额达5348.99亿元。

  时隔三年之后,市场再次陷入低迷。截至12月15日,12月以来的11个交易日里有8天沪深两市日成交量低于千亿元,12月12日,沪深两市交易量萎缩至693.7亿元。

  高喊转型口号多年、但依然“靠天吃饭”的券业几乎与市场同步“入冬”。“全行业起码有半数营业部亏损”——几乎每一个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经纪业务负责人或营业部负责人都这样预计。尽管12月尚未过去,官方的统计数据暂未出炉,但参照历史数据不难看出“亏损潮”已经袭来。

  消息人士透露的权威数据显示,已经有接近半数的营业部面临亏损。今年初,佣金率低于行业水平的深圳地区营业部率先迎来寒潮,206家营业部107家亏损,亏损总额达3642万元。其中亏损额最大的证券营业部为财富证券深南大道证券营业部,单月亏损额为149.46万元。

  在成交低迷的9月份,以北京地区为例,辖区内全部243家营业部,仅有134家净利润为正,除国开证券一家新设营业部暂未有营业数据外,共有108家营业部亏损,亏损比例为44%,其中亏损最多的华创证券新兴桥证券营业部当月净利润为-288万元。9月成交极度萎缩严重拖累了券商业绩,统计数据显示,即使加上成交量颇好的一二季度,前三季度北京辖区内仍有约70家营业部亏损。北京地区佣金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较为接近,颇具参考价值。

  “12月份全行业应该超过半数的营业部会亏损。”券商人士透露,该券商全国各地营业部亏损比率已经近半。

  他还简单估算表示,除刚过一半的12月之外,9月份沪深两市月成交量在今年最低,仅为22192.14亿元;1-8月,该数字每月均维持在30000亿元之上,其中3月份交易额曾冲高到62966.25亿元的规模。而今年9月共计21个交易日,日均交易量为1055.8亿元,勉强维持在千亿以上水平。进入12月份,前11个交易日的总成交额仅为9506.26亿元,这意味着日均成交量仅有864.2亿元,甚至远远低于9月份的水平,亏损潮席卷过半营业部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年关难过 支招御寒

  “这是近几年来营业部亏损最为严重的时候。”有券商经纪业务部负责人如是判断,在成交量最为低迷的2008年12月,北京地区173家营业部中仅有41家亏损,“前几日跟同行一起吃饭,大家都觉得仿佛回到了2005年之前,恍如隔世。”

  不过,与2002-2004年的全行业亏损惨状相比,此轮亏损寒潮显得“温暖”许多。券商人士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营业部陷入亏损,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放开新营业部设立后,两年间获准开设的大批新营业部缺乏客户积累。新设营业部放开前,我国共有3000余家营业部,经过两年多的扩容,按照沪深交易所的统计数据,今年6月底,营业部总量已经达到4779家。

  “两年多来,市场新增了近千家营业部,即使正常市况下,这些新设营业部也需要两年才能实现盈利。”也有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眼下的寒潮与综合治理前的全行业亏损潮完全无法类比。

  事实上,在营业部大扩容之前,曾有某大型券商做过内部压力测算,预估沪深日均交易量1000亿元为市场盈亏平衡点,当交易量低于这一水平时,该券商将有30%的营业部面临亏损。随着营业部数量的增多,瓜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千亿交易量已经难以承载。

  面对骤变的市场环境,诸多券商已经收缩战线过冬,被迫减缓了新设营业部的步伐。更让营业部头疼的是,年度考核即将开始,即使是大型营业部也面临着业绩压力。某大型营业部负责人透露,今年仍有数十亿的成交量没有完成,如果两市成交量持续在几百亿规模横盘,完不成任务将是必然。面对营业压力,诸多营业部开始冲关,部分营业部四处“讨债”,催促基金将销售基金承诺的成交量打足,甚至铤而走险串联营业部对倒成交量。

  “这是一个难熬的年关。”某营业部经理苦笑说。 记者 蔡宗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