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里,但回顾历史并总结得失,仍然能够避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2011年市场的四类误判或许能给投资者些许提示。
首先,错把周期复辟当周期复兴。自2009年起,中国确实启动了中周期。不过,在政府强力的刺激下,也只是修复了危机对经济的重创。受制于成本上升与需求收缩,小周期无法演化为大周期,产能扩张的周期没有顺利展开,主导产业也没有真正形成。因此,部分投资者把周期复辟当成周期复兴,把新兴产业当主导产业,从而铸成大错。
其次,对过度刺激的后果毫无防备。不论是城投债还是高铁事件,都表明市场对过度刺激后遗症的恶化没有做好防备。高铁事件无法预测,而地方城投债还本付息难度增大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市场对此毫无防范。这个问题其实是与上一个问题相关联的,市场显然对中国经济如何成长的内涵缺少深刻的理解,更没有意识到长期的体制问题与短期的刺激后果叠加对经济平衡的强大杀伤力。
再次,囿于政策重于市场的旧有逻辑。中国市场曾长期是政策市,但是正如在我们在2011年四季度投资策略所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度过了政策激荡的时代,实体经济的修复和增长是决定趋势的力量,而政策只会改变节奏。6月与10月A股的反弹都出现夭折即证明了这一点,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市场更是创出三年来的新低。这些现象表明,若还按政策市的逻辑来配置资产,误判的机会还会增加。
另外,战略与战术选择失当。2011年,正确的战略应该是防御,正确的战术是游击战。部分投资者的失误之处,从战略上来讲,坚持进攻是其一;其二,即使坚持了防守也没有遵守“现金为王是真防守,银行、消费等是假防守”的规则。从战术上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理解游击战的本质是游而不是击。6月与10月,政策改变了节奏,提供了游击战的良机。贸然将游击战演化成运动战,甚至是阵地战的投资者,无一例外都遭遇了重大伏击。当然,如果有了前面的几大误判,战略与战术的选择已经不重要了。
即使是误判,2011年也已经过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12年可能出现的误判肯定与2011年大为不同。但是,在趋势短期无法改变的背景下,如果还是坚持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掉进同一条河里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从我们一贯坚持的逻辑出发,2012年对市场的正确理解至少要尊重以下几个基本的道理:一是技术操作只能改变节奏,实体经济的修复和动能才能改变趋势;二是政府担心过度刺激后果的后演;三是政治周期的平稳过渡对经济运行是个紧约束;四是需要持续警惕全球经济的地位失衡。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 魏凤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