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台商,恋上云南普洱茶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台湾新闻

云林台商,恋上云南普洱茶

2010年08月24日 10:05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厦门文灶附近,有一家专门经营云南普洱茶的正山茶业。店面不大,里面却是干净整洁,摆设考究。主人桌子上的茶壶、茶杯,古香古色;橱柜上的茶叶包装,有的像砖,有的类饼,形状各异;墙上贴的书法,更让这间小店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正山茶业的老板是台湾云林人吴明宪,虽然出生在盛产高山茶的台湾,但他最爱的还是普洱茶。更因为普洱茶,他在厦门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普洱,有记忆的茶品”

  吴明宪小时候书读得很好,不过当时在他所处的生活时代,包括父母在内,都觉得不必要读那么多的书,因此,念完初中后他就踏入社会,只身从云林到台北打拼,并长期在那发展。进入新世纪,一次来厦门出差的机会,让他爱上这座温馨城市。在鹭岛之初,吴明宪做洋酒贸易生意。2005年他的正山茶业开业了,这个店不卖乌龙茶,不卖台湾高山茶,专卖普洱茶。

  为什么只专卖普洱呢?原来他是因自己喜欢喝普洱茶,才决定开一家普洱茶店的。吴明宪与普洱茶结缘要追溯到20年前,他偶然从一位茶商那儿听到普洱茶的大名,那扁平如圆盘的茶饼,外形如同蚊香一般有趣,冲泡之时,入口淡而无味,然而渐渐却有种回甘经久不散,沁人心脾。吴明宪从此死心塌地爱上了普洱茶。最妙的是,困扰他多年的肠胃问题也因此痊愈了。

  吴明宪强调,刚开始喝普洱茶的确为了养生,后来看了相关知识,便为其独特魅力所折服。原来普洱茶除了与其它茶叶一样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外,更与众不同的是它被誉为 “能喝的古董”,特点在于越陈越香,老而弥珍。难怪吴明宪说,陈年普洱茶是一种有记忆的茶品,它浸润着岁月的秘香。

  关于喝茶,吴明宪说,关键是要自己喜欢,不要人云亦云,这跟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喝茶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来。

   善泡、善饮、更善养壶

  爱茶及壶的吴明宪二十多年来收藏了几百个茶壶,在他的茶叶店里,有些茶壶便放在那里出售。“普洱茶价格普遍不高,利润低,搭配点茶壶,才符合经济规律,哈哈。”吴明宪打趣道。茶壶很多,但其人生里的第一个茶壶却是他永远也舍不得割爱的。那是他18岁时从一个朋友手里用400元新台币买来的,养了二十几年后,这个茶壶几乎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吴明宪不仅是爱茶人,更是爱壶人。朋友们都把“养”不好的茶壶寄在他那儿,经他悉心养上一段时间后,面貌马上发生很大变化。吴先生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他不过是比别人更勤快些,每次泡完茶都要耐心地把茶渣、茶水擦拭干净。

  吴先生说这些话时依然一遍遍地为记者添茶,经由他的手泡出来的普洱茶仿佛更多了几分清香。透过茶香的氤氲,我突然想起了林清玄在散文里说过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相近,然而善泡者自能泡出更清香的滋味,而善饮者能饮到更细腻的消息。”应该还可以加上一句:“善养壶者能品味更完美的人生。”吴明宪就是个善泡、善饮、善养壶者,生活虽然平淡繁琐,但他自能泡成一杯香茗。

  “千里姻缘茶来牵”

  喜爱普洱茶的吴明宪在厦门惊喜地找到了另一半。他们的故事,开始在9年前的厦门。

  那时,刚从台北来的吴先生和重庆女子杨艳萍在这个温馨的城市相遇,朋友聚会上,满口普洱经的他吸引了她的注意。浓郁的普洱香味,唤起了她小时候关于重庆沱茶的记忆,“直把他乡作故乡”。席间,他也觉得这个重庆妹子“很不错”。

  年逾40的吴明宪告诉记者,他已过了一见钟情的年纪,他要找的是合适的另一半,而在他看来,最平常的生活才能最了解一个人。

  吴明宪和杨艳萍从朋友开始做起,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时,他留意她的处事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

  在“考察期”里,吴明宪和杨艳萍做得最多的事是泡茶话仙(闽南语,聊天),他喜欢泡普洱给她喝,而她也喜欢喝他泡的茶,氤氲茶香中,两人谈天说地,越谈越投缘。就像越陈越香的普洱一样,他俩的这一泡 “恋爱茶”,一泡就是5年。

  2006年,他们在厦门结婚了。

  婚后朋友们笑着说,这也称得上是 “千里姻缘茶来牵”了。

  吴明宪认为,夫妻两个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能够沟通。“若要求你的另一半和你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人本来就是一人一种,更何况是在不同的环境里面长大的呢。”为了消弭这种“隔阂”,他们现在习惯在晚上泡上一壶普洱,相拥而坐,细品、细看。这样的平淡生活,他们甘之如饴。(记者 薛洋 实习生 蔡志超 文/图 )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