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但是‘功夫熊猫’却是美国人的!”上海交大副校长的幽默,倒是一语道破中国人创新竞争的隐忧。
创业与创新竞赛的风潮,近年已经在大陆高校蔓延,尤其是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大陆最早引进创业竞赛的鼻祖,早在1999年已经开始举办创业竞赛,迄今历经12届不曾间断,“挑战杯”堪称交大人传统中规模最大的赛事,其创业竞赛的模式更为全中国创业竞赛的标杆,甚至是往下在高中扎根,渐渐也吹起创新创业的号角。
上海交大吹号角
负责承办上海交大一系列竞赛的朋友,自信地告诉笔者,“上海”和“交大”的务实结合,是他们能够引领趋势的标杆。传统上,上海便是比较能够引入新观念的十里洋场。而交通大学早在大陆加入WTO之前,已经嗅到欧美流行的创业热潮,组建创业学院,目的不仅是引领创新的风潮,更重要的是培养交大人能够展现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业精神的舞台。
上海人的豪气干云,倒也反映一个事实: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变迁,牢不可破的世界已经渐渐被抹平,80后的年轻人,注定是“先甘后苦”的世代,日后具备的竞争力,恐怕将不同于以往,环境带来高度的竞争,却蕴含无穷发展的机会,没有创新与创业的心理准备,恐怕会被淘汰。
大陆青年有拼劲
从两岸青年的创业竞赛的观察中,一位清华大学博士班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人深思的见解:台湾青年的创业企划案内容完整性相当高,其创意程度又深具优势,除非有9成以上的把握,台湾青年才会付诸行动;反观大陆青年,只要有5成以上把握,先做了再说的执行力,值得想法无限的台湾青年借鉴。
换言之,台湾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习惯于 “纸上谈兵”;大陆的创业教育的投入发展较晚,但市场基数广,相关企业辅导资源多,最重要的是大陆青年有拼劲。台湾青年的创意最后沦落到大陆青年发扬光大,未来恐怕是趋势。
早个几年,笔者对腾讯的QQ系统深感厌恶,但为了联系大陆朋友,也偶尔用之;这一两年,QQ系统因确实进步甚多,早已稳坐大陆市场的龙头,笔者也不得不低头。
微型创业成趋势
创新与创业也未必是顶端技术与高额资金的代名词,林百里先生开玩笑地表示后悔念台大电机,因为他发现这30年来利润最高的产业是 “饮料业”,而非“计算机硬件”。
在大陆,一个大学毕业生兼职在“淘宝网”上开店,一个月多挣4000多元人民币,“微型创业”的趋势使大陆年轻人也开始趋之若鹜,“实事求是”便成为大陆创业人才口中的 “圣经”。笔者倒是认为“功夫熊猫”的例子,正好说明大陆在“应用创新”的劣势,但大陆的青年创业者最接近市场,对市场敏锐的激烈“创业竞争”擂台,是对台湾青年永远安逸在“创新竞赛”的迎头痛击。(海峡导报;作者 林士清 高雄县学生)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