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服饰变迁透着政治味

2011年01月25日 09:55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月18日,台北市孔庙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秀,岛内设计师将汉字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让现场观众惊艳不已。岛内时尚界人士认为,过去台湾吹哈日、哈韩风,未来两岸年青一代设计师以中华文化为卖点,一定能使上海、北京、台北,成为亚洲服饰流行中心。

  坚持留辫、拒穿和服

  服饰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并不仅仅是穿衣的问题,早期甚至跟“国家认同”有关。据台湾实践大学服装设计系助理教授叶立诚介绍,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曾提倡岛内民众穿着西化,但不少人坚持穿清朝服装,有些人衣着虽然西化,但坚持留辫子,一直到清政府被推翻才改变。上世纪30年代,岛内女性开始流行穿旗袍,据悉这是受上海风潮的影响。此时日本殖民政府为了斩断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开始强制学生仿效日本国内穿制服,并开设洋装裁剪课程,希望扭转新一辈的观念。

  台湾有识之士此时警觉到日本人的意图,于是发动一场新文化运动,坚持穿中式服装。同一时期,与日本人关系紧密的家族则改穿日式服装。1936后,日治政府曾一度想在台湾全面推行和服,但后来不了了之。

  国民党当局接收台湾后,也把服饰看作“国家认同”的标志之一。为了抹去殖民遗迹,当局规定不准穿日式木屐、日本军服。据岛内老人回忆,1949年大陆撤台的男人普遍穿军服,女性服装以蓝色素雅旗袍为主。上世纪50年代美国援助台湾不少面粉,岛内民众将面粉袋改装成衣裤,不少人背上或屁股上便出现了“中美合作”四个大字。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一系列事件促使岛内服装走向新潮。一是大华晚报首办选美比赛,佳丽要穿上时髦服装;二是电视台成立,设计师王榕生首次在节目中教妇女制作衣服,并由模特示范,类似现在的走秀;三是实践专科学院成立,首创服装科,为培养设计师奠定基础。四是中华商场、第一百货公司落成,加上经济好转,民众有能力消费。五是香港影视的影响,包括邵氏电影、画报等杂志引入,对台湾服饰流行都有深远影响。70年代,迷你裙等“奇装异服”随着嬉皮文化流入台湾,但当局为了维持“淳朴民风”,规定艺人着装奇特不准上节目。

  两岸携手取代东京

  岛内服饰出现品牌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台“国贸局”开始鼓励设计师把名字直接标在服装上。琼瑶剧中主角的穿着也引领了服装的流行趋势,包括喇叭裤等都是由此而来。90年代起,性感被重新定位,叶立诚指出,之前大家对衣着裸露都观感不佳,但后来性感成为正面评价。

  在哈日、哈韩风潮之后,岛内设计师开始转向中华文化寻找灵感。如青铜器的图腾纹饰、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穿着、宋瓷素雅却透着高贵的颜色,这些元素在服装设计师的眼中都是瑰宝。尤其在两岸交流变得频繁后,岛内业界人士认为,在大陆庞大市场的推波助澜下,两岸携手将有机会让中国城市取代东京在亚洲的流行地位。(世界新闻报 记者/韩朵朵)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