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第37条指出“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
福建有“五缘”优势,也有先试基础,如何乘此次教育体制改革之风,做好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这篇文章,笔者认为应从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做深做新做大入手,然后向所有在闽高校、研究所、科技园区、孵化基地的合作延伸,再由海西区向全国推广,不断探索新模式、创立新机制、总结新经验,共享互惠双赢的合作成果。这也是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利剑。
第一,应借鉴台湾教育改革中积累的经验,推动福建职业教育改革。台湾职教“做中学、学中做”务实致用的办学特色,其建立的以兼顾就学与就业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正是其优势与特点所在。应把教学实践做为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不断挖掘和检验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思维方法和培养途径。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监管,使实践教学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首要任务。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建若干个公共实训基地,为本地待业青年和农村闲散劳动力发放免费培养券,供其到公共实训基地接受培训。尝试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的立交桥。
第二,应借鉴台湾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先进、高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学习台湾的各专业课程体系设定方法,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引入次学程课程,学习台湾的实物专题教育。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院校应允许自主引进台湾高职院校的专业。用科研的态度推进职教教学改革,用科研的方法改进职教教学,用科研的思维引领职教教学实践,用科研的精神创新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应紧贴市场需求。研究职教的教学目标考察方式、认知评价、修习程度、课程种类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等构建闽台在相同课程间学分互认标准统一课程认知体系和课程品质标准体系。两岸互相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实训基地科研平台和共同申报课题。使闽台职业教育向国际化、信息化、科技化等多元化发展,两岸学生在“双联学制”职教中也有一个多元化的选择空间。为两岸职教的课程衔接、学历衔接和学分衔接与互认奠定基础,使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循环机制运转顺畅。
第三,应借鉴台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人才的经验,积极柔性引进台湾职教过剩的“双师型”人才。将目前已开展的闽台师资联合培训对象扩大到整个“海西”,并逐步延伸至全国。两岸职业院校共同承办教师培训,更多安排在台湾受训学习,更能有效增强培训效果,并可拓宽各学科带头人的视野,采用行动导向的培训方式,增加新型培训设备投入,不断提高受实训老师的技能水平。探索闽台职教人才引进、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建立闽台合作培训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和中长期规划。除了院(校)长培训和教学管理干部培训外,应把更多机会给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也作为其继续教育进修培训的必修课,更新和丰富其专业知识和提高其理论水平,让更多的台湾职业院校优秀“双师型”教师担任培训主讲教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应重视不断提高大陆职教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和质量,只有两岸高等职教实现优势互补、差距缩小、共识增多、门槛更少,合作交流的动力和成效才会更大。
第四,应借鉴台湾职教“校校企”合作经验,在两岸高职交流合作中更应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并以此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创建“校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共建联合实验室与科研平台。通过教学、训练、应用三者结合,从而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两岸合作推动人才结构调整。推行开放性教学,同步重视职业培训、职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考试培训服务。在培训内容上增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办法、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方法与技术等。创造更多顶岗实习岗位。吸引更多台资企业参与“校校企”合作办学,为他们提供更多订单式培训的双向选择的熟练技工。总结和推广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的台商办学模式。借鉴台湾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选修课经验,借助闽台各方力量共同办好福建海峡旅游学院等职业院校。推动厦门大学、成功大学与金门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实施“闽台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圆梦工程”,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和高职教合作联盟。通过“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开发、人才的评价发现和人才选择任用,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人才梯度的重构。还可在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试验区内建立产业孵化园、科技园、工程技术中心和项目技术转让与注册审批中心,政府给予资助相关项目,推动在闽高职院校与台湾科研院所(中心)签订策略联盟。
第五,应借鉴台湾职教经验,完善大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使技术流与学术流的证书互相承认,不同等级的资格证书效力能与各级文凭得到相同程度的认可和使用,并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学习品德教育和健全人格培养。改革学生毕业考核方式,将"毕业设计(论文)"改为"毕业实践专题(报告)。"在闽实施台湾技职教育"最后一哩学程",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质量,从而回归职业教育的灵魂与功能,避免一味迎合产业界需求--功利、实用、速成。
规范就业制度、用工制度、培训储备制度,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就业制度。闽台两地可联办职业技能鉴定站。
第六,为更好地借鉴台湾职教经验,应创新交流合作形式和平台。继续办好两岸高等职业教育论坛、两岸远程教育论坛、海峡两岸职教展、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海峡两岸辩论赛、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
建立两岸高职教育研究所。继续加强与台湾木铎学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民生文教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等联系与合作,开展两岸职业教育院校师生创意作品巡回展、两岸大学生创新大赛、技能竞赛等。在合作办学中实行弹性学制(勤工助学、半工半读、工作一段后再续修读学业等)。探索在合作办学的职业院校中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进行设置半学士、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学位改革,与台湾职教接轨。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的网站与刊物《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应发挥更大作用。(骆沙鸣)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