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走进台湾的“柿”外桃源 感受“柿”文化

2011年02月25日 09:3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番路乡农会柿饼加工车间的工人正在为柿子做“按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秋登阿里山,沿着台18线阿里山公路行走,到阿里山脚下,就会看到路两旁柿红灯笼高高挂、漫山遍野一片金黄。这是嘉义县番路乡,因早期少数民族前往嘉义进行贸易活动必经于此而得名,如今是台湾柿子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地区,因此也被称作“柿”外桃源。

  柿之乡,让好“柿”传千里

  “七月石榴八月梨,九月柿子黄了皮”,每到农历9月,番路乡的柿农们就会进入一年里最繁忙的采收季节。因为“好柿”与“好事”谐音,柿果色泽讨喜,颇受台湾民众喜爱。

  “我们有近500公顷的柿子林,产量占全台的80%以上。”番路乡农会干事李启三介绍说,“番路乡是阿里山入口处,海拔较低,特别适合柿子的种植,被称为‘柿之乡’。”

  据村里老人回忆,早在百年以前,番路乡就从福建、广东一带引进柿种,开始种植柿子。在番路乡埔尾村,有一株树龄超过150年的柿子树王,高6米,树围达2米。虽然树心中空,但生机仍极为旺盛,树根处还长了两株小柿子树。“我们曾举行仪式为柿子树王披上红绫,这是我们柿子产业传承百年的最佳代言。”李启三说。

  番路乡柿子不仅产量高,甜脆口感更让品尝过的消费者赞不绝口。2004年,嘉义县县长将番路乡柿子命名为“一番柿”(一级优质的柿子),由此树立了品牌。

  “我们的柿子经过果种改良,果肉厚实,颜色富贵澄黄。更厉害的是我们的柿饼,有一套独特的处理工艺。”柿农王常忆说,由于番路乡所产大多为涩柿,因此需要经过干燥、脱涩处理,他们设计了整套室内装备进行无尘干燥,生产班成员会给每个柿子进行“按摩”以确保它们的品质。李启三总结说:“好果、好技术、好品质,三者合一让我们的好‘柿’传千里。”

  “柿”创意,不仅是农产品

  “柿树对土壤的选择性不强,在台湾曾过度种植导致价格十分低廉,让柿农完全看不到希望。”李启三说。由于大陆、东南亚等地生产柿饼的成本远低于台湾,也曾对柿子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但现在我们的产品可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在番路乡农产品展售中心,我们看到许多新奇的柿子系列食品:柿饼糬冰激凌、柿子冰棒、柿子巧克力、有机柿叶茶、柿叶精华面膜……

  “卖的最好的是‘你柿我的冰激凌’。”农会供销部主任张家豪说,“一上架就断货。”他介绍,这种包在柿饼里的冰激凌,是他们研发团队半年心血的结晶。“研究怎么把冰激凌灌入到柿饼里面,并保持柿子的口味、口感,我们颇费了一番功夫,更难得的应该是这个创意。”在他看来,多元开发、不断创新,是让农产品焕发新生命的关键。

  “如果仅仅是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做的再好也只是一个农产品,所以必须想办法把农产品变成商品。”李启三说,“传统农业由一级生产、二级加工,再向三级研发、行销、观光、服务发展,才能开阔农民视野,并带来丰厚的收入。”正因如此,传统的番路乡农产品展售中心如今也与时俱进打造观光休闲主题,取名“饮冰柿茶集”,迎接四面八方到阿里山的游客。

  “柿”文化,助力社区营造

  9月至11月,民众不仅可以在番路乡品尝到甜美可口的柿子产品,还能在“柿子节”上体会丰富多彩的“柿文化”。

  “我们有‘水柿哥’和‘柿美眉’做我们的产品代言。”张家豪说,番路乡农会专门邀请台湾的大学生设计了柿子吉祥物,一到柿子节,几乎整个番路乡都会挂满“水柿哥”和“柿美眉”,“我们还为这两个可爱的宝贝举办过‘柿’纪婚礼,大开满‘柿’全席……”

  “柿文化已经成为番路乡的一种文化特质,它把我们的产业特质、自然资源、历史脉络融合到一起,推动了我们整个社区的发展。”王常忆说。

  对番路乡大部分的居民而言,柿子不仅是赖以为生的产业,而且成为他们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在嘉义县政府和乡公所的不断推动下,番路乡的柿子产业愈发丰富和多元,同时兼具了教育、休闲和观光的特质。民众来到这里,不只可以在柿田体验柿子采摘的乐趣,在柿饼加工厂学习水柿和柿饼的制作过程,还能到农家享受柿子美食、泡柿叶澡……“我们的柿饼加工厂,为了配合学校的课外教育活动,改装成可爱的外形,生产车间也都装上透明玻璃以供游客参观。”李启三说。

  十多年前,台湾文教部门开始推动社区整体营造,希望借由社区特色的角度切入,带动社区发展。如今,番路乡以柿文化驱动社区营造,连续11年举办“柿子节”等活动,不仅再造了柿子产业的生命力,还打造出令人向往的“柿”外桃源。(记者 杜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