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作家杨照解读林怀民 称其能作能言善用人

2011年04月21日 11:0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月之前,林怀民带着他最著名的作品《流浪者之歌》惊艳国家大剧院。之后一个月,《流浪者之歌》在广州、上海等六城市巡演,下个月将到达最后一站武汉。之前所到之处,皆反响热烈。但要真正理解林怀民和云门舞集的精神,还需要联系台湾的文化背景——这也是台湾作家杨照所坚持的。

  1973年,林怀民回台湾初创“云门舞集”,很多朋友都认为他在做梦。但就是靠着林怀民这个人,或者极少数的一些人,以他们的智慧和本事,硬是将“云门”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立起来,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奇迹”无法解释,云门的成功是可以解释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文学、绘画都开始思考“我所接受的一套西方文化跟我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老一辈大多都理所当然把西方文化带进来描述本土文化的感受。林怀民也受到了这些影响,在去美国之前都有所关注。但他回台后所走的云门之路却是和前辈们截然不同的一个全新之路。例如绘画,在那个时期从现代画转到现代水墨画,但是绘画一路都在。文学、诗歌、小说同样如此,它们只是进行了一个精神面上的转变。但林怀民的现代舞之路却是之前台湾所不存在的。那个时候,舞蹈是边缘得不能再边缘的艺术。甚至可以说当时台湾社会既不需要舞蹈,也没有条件拥有这种艺术形式。当时全台湾的专业舞者不超过十人,了解现代舞的、能忍受现代舞的不超过百人。当时绝大部分台湾人认为跳舞就是在舞台上跳民族舞。

  如果从当时的大环境来观察云门现在的成就,林怀民是在中华文化中开创出了新的领域,是突然之间多出来的一条路。这条路,如果没有林怀民这个人存在的话,我觉得不会有。这是最神奇或者最可悲的一个事情。

  所以我可以说林怀民很有本事。首先他对台湾社会很了解,他刚回来就判断台湾观众听不懂他从纽约带回来的那些专业的现代舞知识,而单靠舞蹈本身又无法让当时的台湾观众理解和接受的,所以他选择常常对台湾的观众讲两种容易理解的故事。

  一种是作品中的故事。

  1974年,林怀民自己出演的《寒食》,讲的就是台湾人耳熟能详的“介之推不言禄”的传统故事,因为观众都知道这个故事,当你看到林怀民以拖着长布的中国读书人的形象一出现时,你就会对照自己心中的介之推了。1979年首演的《廖添丁》的主角更是台湾人熟悉的传奇人物。台湾民间传说他身怀绝技、劫富济贫、暗地抗日,后来逐渐演变成抗日的传奇人物。上世纪50年代,台湾已有关于廖添丁的电影出现,在电视、漫画中也都有他的身影。还专门有一款游戏就叫做《神影无踪廖添丁》。包括这之后的《红楼梦》,他一直不断在用作品和这个社会对话,寻找这个社会可以看得懂的叙事方式。

  另一种就是作品背后云门舞集的故事。

  林怀民自己就很能写,他用自己的文字,或者朋友帮忙写的文字,向台湾的观众解释:哦,那林怀民到底做了什么事,云门舞集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大家应该支持云门舞集。林怀民用文字向大众解释作品,讲述辛苦创作中的故事,加上一些外围人的帮忙,台湾社会才得以进入到“奇迹”里面,因为大家都进入到“奇迹”里,这就不是林怀民的云门,而变成了大家的云门。在我看来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觉得我们好像跟这个云门有点关系。连我这样的人,都会莫名其妙被云门拉去帮忙,跟他们发生关系,其他的人就更不必说了。这也是云门一个巨大能量的来源。

  林老师最大的本事其实是对这个社会进行宣传。这是我自己认定他这个人的真正天分。他做宣传比他的编舞要来得厉害,他的编舞比他的跳舞要来得好。但是这三种天分出现在同样一个人身上,三件事由同一个人来做,做到这个水准,是一个奇迹。如果他只是编这些舞蹈,已是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家,可是他如果有编舞的天分,没有那个更高层次的对社会宣传的天分,他就不可能养活一个云门舞集,也不可能让云门舞集变成今天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如此具有影响力的这样一个舞团。

  不过现在,林怀民已经不太需要他最厉害的本事了。三十八年间,云门的最大的改变是当它的地位、形象在台湾社会站稳脚跟了之后,林老师不可能也不必再继续讲故事、继续做响应社会事件的作品。所以我们看到他的文章开始越写越少,也有了越来越抽象的作品。大概从《流浪者之歌》开始,到《水月》、到《焚松》,到《行草》三部曲,已经变成一个抽象的东西了。

  这种变化有很多好处,一来可以给舞者和下一代的编剧家提供更大的空间,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或者愿意像林怀民一样说故事。如果舞蹈过度依赖一个故事,这个舞蹈的空间就有限。林怀民通过现在的云门的变化还告诉大家:自我的根本是我们的身体,重要的事是你能否找到自我。这十多年来,林怀民和云门走上这样一个全新阶段,对于台湾、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舞蹈界都有着其新意义。(台湾作家杨照口述 谢培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