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媒体爆出了一则震动台湾社会的消息:台“撞球(大陆称台球)神童”吴珈庆将在25日举行的北京撞球公开赛中,以大陆代表队成员身份出战。经台湾撞球协会确认,吴珈庆已正式转为大陆籍,成为大陆公民。这则新闻震动台湾之余,对吴珈庆个人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化。
作为台湾近年来少见的天才运动员,吴珈庆此举有人批“可恶”,也有人说“应该为他鼓掌”。其实,竞技体育环境差、运动员福利没保障是台湾体育事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在台湾体育界,还有很多个“吴珈庆”。
为钱“弃台”?吴珈庆:这是痛苦决定
若不是这次“转籍”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台湾媒体几乎已经忘了吴珈庆这个 “撞球神童”。
年仅22岁的吴珈庆是近年来台湾非常知名的少年撞球选手,目前保有世界8号球与9号球冠军头衔。2008年,新加坡高价挖角,开出出境比赛460万(新台币,下同)全额补助的优渥条件。
吴父向台湾“体委会”提出同等要求,但“体委会”却拿不出这样的预算来挽留人才。后来双方谈判破裂,吴珈庆遭台撞球协会禁赛,直到去年8月才解禁。台媒原先报道吴珈庆有望回台湾发展,不想此时却突然传出其转籍大陆的消息。
对于吴珈庆选择转籍大陆,吴珈庆的父亲表示,“庆仔被(台湾撞球)协会封杀,两年来只能在大陆球馆帮忙,以台商身份做点小生意。”言下之意,吴珈庆这次转籍纯属生活所迫。
台湾撞球协会与 “行政院体委会”21日得知吴珈庆转籍的消息后,均表示震惊与惋惜,撞球协会理事长涂永辉甚至批评吴 “为钱不惜放弃台湾”。这个态度也令部分台湾网友非常愤怒,痛斥“惋惜有什么用?!”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吴珈庆则于昨天下午在脸书上表示,“为了取得一个会籍以便参加比赛,我做了最痛苦的选择”。部分网友对此则表示理解,认为“在台湾没发展空间,为了生计,哪里有好鱼就去哪里捕,没有不对”。
虽然吴珈庆是台湾首个为比赛转籍大陆的运动员,却并非个案。
华人之中首位赢得高尔夫大满贯赛事冠军的台湾选手曾雅妮,两三年前也传出被大陆和韩国以极好条件“诱惑”的消息。此外台湾的滑轮溜冰选手宋青阳、骆威霖与黄郁婷,都曾经受到韩国邀约,希望他们到韩国比赛,甚至询问转籍的可能性。可见吴珈庆的事件背后,是台湾优秀运动员面临“被挖角”的普遍情况。
比赛没补助 台运动员是烧钱职业
在台湾做运动员算是“烧钱”职业,贫寒人家一般玩不起。曾雅妮的爸爸就曾感叹,“雅妮到世界为台湾增光,但坐飞机去比赛球杆袋超重费都要自己出,和其他地方的选手待遇差太多。”
近来表现优异的台网球选手卢彦勋,每年比赛所需花费至少要500万,但“体委会”每年补助的款项只有120万。卢彦勋只得依靠厂商赞助维持开销,有时还得举办小额募款餐会。
据台湾“撞球小天后”张舒涵透露,台湾选手去其他地方比赛,通常都拿不到“体委会”的补助。比赛赢得奖金,往往用来支付来回的车马费。除非到了大的赛事,例如亚运会奥运会,入选了台湾所谓“国家队”去集训,这时才能领到微薄的薪水。“基本是每月7500元的伙食费,12000元车马补助,跟外劳待遇差不多。”
而台湾“体委会”对运动员则采用“买段”制度,就是指在重大赛事期间“买运动员这一段时间”。平时,台湾的运动员多半只能“自力救济”。
即使在重大赛事上拿了奖牌,拿到最高级别的“国光奖章”,奖金也只有区区百万元。众多优秀运动员因此不得不出走他方以谋“可持续性发展”。
按照张舒涵的说法,在台湾棒球算是职业化最好的项目,但是制度也很不完善。万一球员受伤比不了赛,那么基本就没收入了。而其他很多都以学生联赛为主,缺乏商业化运作,导致王建民、卢彦勋等优秀选手不得不去其他地方发展。“所以台湾没有运动明星。本来好的选手可以得到很好的包装,但是台湾没这制度。”张舒涵说。
出走大陆 “高薪”不是唯一因素
吴珈庆并不是第一个到大陆发展的台湾运动员。台湾撞球界有“冷面杀手”之称的赵丰邦多年前就已经转往大陆担任球员兼教练。区别只是赵丰邦至今没有放弃台湾籍。
此外,从11年前台湾篮球选手郑志龙登陆大陆CBA联赛开始,台湾就不断有篮球运动员前来大陆发展。但据媒体报道,虽然在大陆CBA效力的薪水远高于台湾,但在更高水平的职业联赛中效力,也是台湾篮球运动员看中CBA的重要原因。
而这次吴珈庆加盟大陆撞球界,高薪也根本不是唯一因素。据吴父表示,撞球已经不是亚运项目,因此大陆撞球协会并没有对吴珈庆开出特别优渥的条件,“他不会有特别福利”。
除了经费补助少、运动员福利差,台湾职业化程度低、培训计划不完善更是“逼走”优秀运动员的“大杀器”。
中华台北队的举重项目长期不被看好,日常培训也无人问津。直到北京奥运会前礼聘了金牌教练张嘉民,才在女子举重项目上拿下两面奥运铜牌。而其余大量运动员都在教练奖金制度下,由家长担任教练,再聘请外籍专业教练指导。“既然都是邀请外籍或是大陆教练,那干脆也去外国或大陆发展算了。”这是许多台湾优秀运动员的想法。
优秀运动员获得重大奖项,往往被称为“台湾之光”。而在成为“台湾之光”前,是艰辛的默默耕耘;获奖之后蜂拥者众,而热度过了之后,还是得为退役后的人生打算。
曾为台湾赢得奥运金牌的陈诗欣,目前在花莲开民宿;同样是奥运冠军的陈怡安,现在则卖香皂为生。看到前辈的遭遇,再感受到当前台湾竞技体育制度的越发没落,“吴珈庆”们含泪离开并不奇怪,台湾民众以后或许也会见怪不怪。(《海峡导报》 记者 燕子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