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竹4月23日电 题:百年校庆 清华两岸一家亲
中新社记者 路梅
谈起两岸的清华大学,不论是新竹清华的校长,还是北京清华的校长,甚至是彼此的交换学生,提起最多的词就是“同根同源”。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中新社记者走进新竹清华大学,感受着同一个名字下两所学校的亲缘。
即便是第一次来到新竹清华,北京的清华人也不会感到陌生。相同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同的宿舍名“明斋”、“静斋”,相同的标志性紫色;甚至在几栋教学楼之间,还矗立着仿制北京清华的“二校门”。两岸的清华人相见,也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率队前来参加新竹清华创校百年暨在台建校55周年庆祝大会的北京清华大学副校长程建平觉得,自己“就是来走亲戚的”。通过两校之间十多年的频繁交流,他在新竹清华已有很多老朋友。坐在原子科学院的办公室里,这些老朋友们轻松地喝着咖啡拉家常。
校园里,来自北京清华的交换学生李佳聪和王宇翔,与台湾同学谈论两校共同的历史,一起为校庆活动出谋划策,也关注着北京清华的校庆活动。虽然只来了2个月,但他们与这里的环境已浑然一体。
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学校可以像清华在两岸这样,血脉相连,竞合又互补。从交换学生、学者互访,到建立联合实验室,十多年来两校的交流由浅入深,纳米技术、能源科技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更将让两校的科研水平再上层楼,“1加1的效果将远大于2。”
新竹清华此次校庆的口号是“五五百大进”,表达的是在台建校55周年之际决心跻身世界百所名校行列的愿景。“其实已经不远了,”陈力俊说,2010年泰晤士报的世界大学排名,新竹清华名列107,“如果两岸清华携手合作,早日共进世界高校前20名都很有机会。”
谈到合作,陈力俊直叹台湾当局对大陆学生来台就学“限制太多,绑手绑脚”,甚至两校已签署的双联学位共识,也因此迟迟无法真正实施。对于今年可以招收10名大陆研究生,陈力俊坦言“太少”,看好大陆优秀学生的他,希望每年能招收100名——每个系所至少2名,且已有企业愿提供专门面向大陆学生的全额奖学金。
陈力俊说,北京清华在大陆是个如雷贯耳的品牌,各地校友对于母校也有很强的向心力。两校的双联学位对台湾学生也将有很大的吸引力。而经过两校优质教育的学生,将来前途“将不可限量”,“两岸清华亲如一家,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感情纽带。”
百年校庆,新竹清华赠予北京清华一尊腾飞的琉璃双龙,寓意两校携手共创辉煌;北京清华则回赠孔子雕塑一尊,与新竹清华共勉传承中华文化。
程建平说,在经济崛起的新时代,中国要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两岸的清华,也都在朝着综合性大学的多元化方向迈进。
陈力俊更指出,两岸清华都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如今面对人类发展所遇到的种种严峻挑战,为寻求解决方式而贡献力量是两岸清华人共同的责任。在建校百年之际,希望两校能携手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再攀高峰。(完)